•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故事

朱书、方苞、戴名世传奇

2017-11-10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一、进京赶考

  清朝年间,宿松的朱书(朱仕禄1654年———1707年),清初学者、文学家、倡导皖江文化第一人(才气横绝一世);桐城的方苞(1668年———1749年)著有《方望溪全集》,桐城派的创始者;戴名世著有《南山集》。三人生前皆为情趣相投的好友。
  在青中年时期同赴京城赶考,个个满腹经纶,一路上吟诗作赋,惬意无比。走着走着,忽然看见有一老一少在河里舀水取鱼(即把小河的某一小段弄干取鱼),此时水干,鱼在浅水中露出脊背游来游去。那老者感到很感兴趣,随口哼了一句“鱼在浅水腹拖地”,少者听着觉得很形象、生动,但一时又想不出下句来应对。忽然间传来“龙过高山背驮天”的佳句来。转头一看,有三位青年人站在路旁正在驻足观看。老者再仔细一想:“鱼在浅水腹拖地,龙过高山背驮天”正是一副佳对呀!不禁暗暗佩服。
  三人继续前行,不觉到了中午时分,感觉唇干口渴,便想到路边一村户人家讨口水喝。进门说明原委,主人是一农妇正在推着磨子磨粉。扭头看了看三位青年人便问:“三位大哥,你们是前往哪里,有何贵干呀?”三人如实相告。“既然如此,我出个上联,如果你们能对得上来,有水喝,否则,回家磨面去。”三人相视一瞥点头应允,并说:“出联吧!”那村妇说,今天我是在磨面,就以磨为题:
  “磨大眼小齿轮轮,吞粗出细;”三人面面相觑,一时谁也答不上来,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退吧,有失才子脸面;不退吧,一时又答不上来,十分尴尬。正当他们苦思冥想也无法回答之际,忽然发现门背后的旮旯里有杆大秤,顿觉醒悟大喊:有了,有了:
  “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村妇连忙奉上香茶,热情招待。
  谢过村妇,三人刚出门,一阵大风袭来,第一个随口说:山中树木把头摇;第二个才子说:河中船只扬帆跑;第三个接着说:平静湖面起波涛。这三句话中都是讲风大,但是,都不出现“风”字。
  走着,走着,前面有几位农民正在插秧。嫩绿的秧苗用稻草捆着,一个又一个的摆放在田间,三位年轻人上前搭讪:大伯,你们辛苦哇!不过,没有春华哪有秋实?没有春播哪有秋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嘛。”一村妇见三位年轻人如此有才华,便吟诵道:
  “稻草捆养父包子,”请对下联!三青年搜肠刮肚,怎么也对不上来,实在为难。忽然发现田埂上有一竹篮装有茶碗等什么的,便计上心来:
  “稻草捆养父包子,竹篮提笋母怀儿”。这一绝对流传至今。
  兴奋的思考忘却了饥饿和疲劳,不觉到了傍晚时分。三人来到一庄园门前,正欲进门投宿,一童子飞奔过来问道:“三位大哥来我庄园投宿吗?请等一会儿,我去禀报我家老爷再作答复。”那童子快去快回,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双手递过来。上书:
  “树大根深不落无名之鸟;”三人接过纸条,思忖片刻,挥笔写下:
  “塘干水浅难养有福蛟龙。”正欲愤然而去。岂料老爷看了对联后,亲自出门迎接,久仰久仰,有失远迎!随后盛情款待。
  餐后又把三人领进自己的书房,各种书籍、满架经纶让尽情享受。书籍分类大致可为: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文化、医药卫生、生活起居、饮食和食谱介绍等诸多方面的名著样样齐全。三人酒足饭饱之后,翻阅了整个书架上的各种书籍,吸取了不少精华,凌晨方睡。
  东方晨曦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庄园的老爷早已安排好丰盛的早餐。山珍海味、鱼肉并行,但是有一种鱼(河豚)身有毒素,必须剔除带有毒素的部分才能食用。早餐开始了,庄园老爷面带笑容,一边敬酒,一边注视着那带有毒素的河豚鱼碗,以防万一。但是,朱、方、戴三位才子面对挑战,从容自如,进餐刚开始,就主动把河豚带有毒素的鱼体内脏(生殖腺、肝脏、肠胃等部位)的毒素部分剔去,随后才食用。庄园老爷暗暗佩服,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来了。其实,这种有毒素的鱼在他的书房中的书籍中已作了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检验这三位才子读书的真正能力。

  三人早餐后继续前行向京城迈进,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地吟诗作对。不觉到了中午时分,来到京城附近一家较大的客栈,三人高兴起来,一撮合嚷道:“店家,我们三人进京赶考,为赶考成功,请店主将店内最好的、最贵的菜给我们端来。”不大一会儿,店主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猪舌头。
  三人感到奇怪:“这就是最好最贵的菜呀!”店主答道:“当然啦!你们看看、你们想想,凡是高官厚禄、帝王将相的发号施令、天下人间的所有豪言美语、奉承、恭候、祝福上司或亲朋好友的美语不都是靠舌头讲出来的。”三人联想到自己一路上的妙语连珠,觉得店家的话很有道理,点头认可;舌头就是最上乘的菜。
  在京城赶考呆了几天后,又经原道返回。依然在原先那家客栈进餐,三人商量:几天前我们是进京赶考,为图个吉利点上最好、最贵的菜,今天我们赶考回来,盘缠也用得差不多了,三人一撮合,就来品尝一下天下最孬的菜。把想法告知店主,很快店主端上的仍然是一盘热气腾腾的猪舌头。
  三人感到很奇怪:便问起店主来。店主道:“三位才子这就不懂了,人间的是是非非,讼词、嚼舌根、无中生有、信口雌黄、招是惹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哪一起冤案、错案不都是舌头惹的祸。”三人一起点头承认,的确如此。天下冤案、错案一件件萦绕心头,天下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就记忆犹新。所以,舌头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舌头压死人的现象历来屡见不鲜。就连“文字狱”也是舌头制造出来的。

二、京城戏皇上

  数月之余,皇朝发榜:朱书、方苞、戴名世三人分别中榜,在京城为官,辅佐皇上。负责处理皇宫里的文字、军机史记等编纂工作。
  某日,三人趁处理完公务之余,提着竹篮子从宫中出来,准备去街上逛逛。康熙看到后便亲切地问:“三位才子,前往何去?”
  三人答曰:“去街上闲逛逛。”康熙又问:“那你们提着个篮子干什么呢?”
  “装东西呀”,
  “怎么只装东西,为何不装南北?”
  “皇上您又在刁难小臣呀,在儒学历书中早有规定:‘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木’和‘金’可以装,水和火怎么装呀!当然只能装东西了。”三人脱口而出。康熙夸曰:才也!
  某日,皇上———康熙正在皇宫御书房里看书。朱书、戴名世前往拜访,朱、戴二人明知康熙心不在焉,只是随意翻翻书作作秀而已。他二人刚一推开门,一阵风就把书页吹得沙沙作响,便以风为题随口哼出小调,讽刺皇上:“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康熙明明知道是在讽刺自己,却连连说:好诗,好诗!请把全诗讲出来让我听听。二人知道惹祸了,随即改口道:“春风不识事,闯入帝王居;”康熙插话道:“你们刚才说的不是这样呀!”“皇上莫急,我们刚才说的是上半句,还有下半句呢!”“那就请你说出全诗来!”二人接着说:“深受皇恩宠,乱翻御案书。”
  康熙既找不出什么破绽,又治不了他们什么罪,只得违心地赞扬说:“好诗,好诗!”
  在皇宫里,在皇上身边,有时谈论国事,有时吟诗答对,既有君臣关系,又有诗朋学友关系;有时关系融洽,有时争论不休;有时柔情似水,有时锋芒毕露。竟把君臣关系丢在脑后,在忘乎所以之时,总有直言贾祸之处,多少也得罪了皇上一些。但康熙并不斤斤计较。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