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概览 > 桐城区划

桐城区划


概况 全市现辖1个国家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196个村民委员会,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镇分别为:新渡镇、双港镇、青草镇、范岗镇、金神镇、嬉子湖镇、孔城镇、吕亭镇、大关镇、唐湾镇、鲟鱼镇、黄甲镇;3个街道分别为:龙眠街道、文昌街道、龙腾街道。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定名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面积1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11.2平方公里,望溪东路以北3平方公里,和平路以南5.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5.3平方公里,建成率为77%,工业用地占比为65%,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为352万元/亩,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为16.41万元/亩,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在安徽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第六位。桐城经开区先后荣获“安徽省印刷包装产业园”“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环保装备)”“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安徽省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循环化改造园区)园区”“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安徽省央企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绿色生态园区”等荣誉称号。2018-2020年连续三年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评30强,获安徽省政府通报表彰。

  近年来,桐城经开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强与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联动发展,发挥桐城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全面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一大批骨干企业积极与央企等外地大型科技型企业合作,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入驻300多家企业,有188家四上企业,其中12家外资企业,53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6家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同时,拥有18家上市挂牌企业,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个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桐城经开区逐渐形成了印刷包装、家纺服装、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四大特色产业和机电装备、绿色包装两大首位产业。


  新渡镇   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时官设渡口于此,故名新渡。全镇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现辖20个村。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汉电信光缆纵贯其境,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尤为独特。享有“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安徽省重点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诸多殊荣。近年来,新渡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不断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实现科学、率先、和谐全面发展。2015年,新渡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949万元,比去年实绩增收1093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国税收入4657.5万元,同比增长3.5%;地税收入6115.9万元,同比增长16.1%;财政完成175.6万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1.25亿元,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他经济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双港镇  位于桐城市的东南部,东临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南与怀宁县金拱镇以人形河为界,西面与本市双新经济开发区、新渡镇相连,北面与金神镇、嬉子湖镇隔挂车河相望。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18个行政村,镇域总人口5.5万人。 双港镇是桐城的经济重镇,是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建制镇,2009年被列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是桐城塑料包装产业的发祥地,素有“塑料之乡”、“鱼米之乡”、“教育之乡”之美誉。 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双港、练潭、华猫、萧山四大工业集中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形成了以医药食品包装、工程塑料、无纺布、机械制造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镇内有注册登记工商企业350余户,个体工商户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7.74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34.5万元。

  青草镇  位于桐城市西南,毗邻怀宁、潜山两县,全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余人,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和安徽省中心建制镇。青草镇旧称青草塥,建镇历史400余年,2006年与陶冲镇合并为青草镇,镇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西乡文化传统,汇聚了以三道岩、王屋寺、太平庵为代表的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素来享有“山水青草,梦中江南”之美誉。目前已形成了以卫生劳保制品为龙头的产业结构,全镇共有劳保产品生产企业361家,正在积极申报卫生劳保产业集群镇,打造青草工业品牌。生产各类口罩、劳动防护服和劳保手套等产品,生产的劳保用品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成立了劳保协会,对全镇的劳保用品生产经营进行指导和服务。此外,该镇拥有各类PVC管、制刷、电机槽楔生产企业。制刷业以普通漆刷和异型刷生产为主,特别是异型刷,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电机槽楔生产原材料在传统竹木的基础上引进了绝缘材料一次成型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水平。

  范岗镇  位于桐城市区南部,毗邻市区,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近7万,辖19个村(社区)。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道贯通全境,龙眠河、挂车河奔腾穿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综合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刷业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省制刷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亲临范岗镇杨安村视察。近年来,范岗镇坚持“工业强镇、宜居名镇、生态美镇”三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起步早,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为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各类民用刷、工业用刷、装饰用材制造为主的装饰产业,以汽车、火车、烟机、矿机配件制造为主的配件产业,以医药包装、食品包装制造为主的包装产业,以外贸出口为主的服装加工产业,构成了范岗镇的工业体系。现有各类工商企业和工商户近3000家。2015年,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范岗镇科学应对,攻坚克难,实现财政收入8238万元。

  金神镇  位于桐城市东南部,东临生态优美的4A级嬉子湖旅游风景区。北紧邻桐城市经济开发区,距桐城市区仅10公里,毗连长江水运,沪蓉高速穿境而过,合安九客专在金神镇莲花村建有停靠站,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镇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辖18个村,589个村民组,人口6.2万。镇区面积7.6平方公里。金神交通、通信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多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实力金神、生态金神、幸福金神”的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不动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小城镇综合开发试点镇、安徽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建设示范镇等荣誉。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数42家,年产值79.5亿元,连续八年获得桐城市发展工业经济金牌奖,是桐城“中国输送机械名城”核心区。已形成输送机械制造、电子玻纤、汽车配件、缫丝纺织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安徽盛运集团、安徽攀登集团为龙头,年产值过百亿的输送机制造产业集群,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安徽盛运集团是安庆市第一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是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排名前列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镇现有“金光、盛运、攀登”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品牌15个。累计投入近亿元建成占地近1500亩的金神工业集中区,现有入园企业2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金神镇是桐城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丘陵与圩畈相连,襟河带湖,水面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被誉为“鱼米之乡”“生态之城”。“天莊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镇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安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嬉子湖镇  地处桐城市东南,呈半岛状,三面环水,东邻菜子湖、白兔湖,西邻嬉子湖,行政面积134.7平方公里,其中环绕镇区的湖泊面积7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6%,下辖9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24399人。嬉子湖镇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和“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多项荣誉,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1个——嬉子湖生态旅游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个——嬉子湖湿地公园。我镇双店村荣获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水云间、三毛鱼村荣获安徽省三星级农家乐称号;嬉子湖湿地公园、蟠龙湾景区荣获安庆市十佳写生基地称号。嬉子湖镇水产品资源丰富,全镇养殖水面达10万余亩,水产品年产量过万吨,拥有2万亩以上的有机鱼养殖基地3个,有机鱼制品加工企业2家。

  孔城镇  位于桐城市东部,与庐江县、枞阳县接壤,属省级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167.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9.1万人,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和人口第一大镇。 “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镇区内孔城老街,为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镇内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清桐城派作家戴名世、刘开、戴钧衡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名世墓”位于镇内清水塘村。 镇内工商企业464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逐步形成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为主导产业;老街景点建设稳步推进,产业业态初步形成,对外宣传取得实效,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功能逐步增强;全镇共建有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0000亩,优质油菜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油茶6000亩。刘老根生态园、碧玉晴岚生态园等一大批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正成为孔城农业经济的基石。

  吕亭镇  地处桐城市区东北部5公里,合肥安庆两市中心地段,是桐城通往合肥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与舒城、庐江二县交接,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206国道等三大交通动脉纵贯全境,公路网络健全,交通便捷。现辖15个行政村,人口6.3万,其中建成区人口2.6万人,镇域积124平方公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属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科技示范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家纺服装产业集群镇、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优秀乡镇、安庆市财政贡献先进镇、安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小花茶、板栗、花卉种植农民受益颇丰,生猪、河豚等地方特色优势养殖项目规模不断壮大,现代农业效应明显。鲁肃读书亭、鲁肃点将台、鲁肃试剑石、左光斗墓、洞宾泉、老鹰掌舵等地方特殊人文景观,鲁谼山革命暴动遗址、倪楼农会、尹宽墓、舒芜墓、吴克正墓及潘玉良作画的半天山居等历史遗址和革命活动地,结合投入近3000万元正在打造的谷林寺扩建工程,构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群以羽绒制品、印刷包装、丝绸纺织、木业制造、机械铸造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大关镇  位于桐城市最北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 “蛋鸭之乡”,中国印刷包装--制盖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产业集群镇,省森林城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制盖包装是大关镇工业特色支柱产业,现拥有制盖包装企业60余家,主要产品有全塑盖、全铝盖、铝塑结合盖、铝塑防伪盖和热缩膜和金属板彩印等;服装制造加工是大关镇出口创汇特色产业;蛋鸭养殖加工是大关镇农业特色产业,蛋品加工企业8家,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25家。新农村建设生机凸显,大关街、龙头街、王集街、甑山街为支架,10余个中心村庄为扩展,与镇区建设相得益彰。桐城小花茶、大关水碗、大关松花蛋、好运板鸭、卅铺珍珠米、大关茶干、胡埠香糕、歧岭粉丝等特色品牌,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家乐”、“乡村一日游”的开发,“红色”的欧家岭、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丽的五岭湖等知名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唐湾镇  位于桐城市西部边陲,距市区32公里,东与黄甲镇接壤,南与青草镇毗连,西邻潜山,北接舒城,平均海拔680米。全镇国土总面积123平方公里,生态良好,其中山场总面积7.4万亩,是本市主要林区;耕地面积4871亩,分布于北冲河、南冲河河谷。全镇辖8个行政村,147个村民组,总人口13000余人。镇政府驻地为唐湾镇唐湾村。古镇唐湾,民风淳朴,境内峰峦竞秀,泉瀑飞流,拥有百丈岩、二姑尖、狮子岩、红旗洞、泛螺寨等多处旅游景点。境内历史遗存众多,保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氏族宗祠和抗日民主县政府等文物建筑。灵山秀水,孕育出唐湾丰富的物产资源,唐湾是桐城市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蚕桑基地,是“龙眠绿芽”、“龙眠春翠”、“桐城小花”等名茶主产地,盛产板栗、油茶、猕猴桃等土特产品,笋干、蕨菜、金针菜、花儿菜、马齿苋等山野菜资源丰富。近年来。家养土鸡、黑毛猪等特色养殖已在本镇悄然兴起,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深受消费者欢迎。全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铁矿石、花岗石、石墨、大理石等10多个品种,已探明的铁矿石储存量达800万吨。2015年唐湾镇立足山区实际,按照“本地抓生态,飞地抓经济”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年实现GDP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财政收入1800万元(含划转市经济开发区的我镇宜桐机械、金瑞塑胶等企业税收),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标考核继续稳居二类镇第一名,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目标。

  鲟鱼镇  座落于桐城市东南隅,地处长江之滨,位于菜子湖出口处,通江之咽喉,周边与安庆市迎江区、铜陵市枞阳县接壤,为桐城市之飞地。辖桐江、内江2个居委会,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1100人。鲟鱼镇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境内产业主要有江海航运、船舶修造、水产养殖、绳网织造、成品油销售,煤炭沙石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其中长江和近海航运是鲟鱼镇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132.85万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 

  黄甲镇  位于桐城市西部,西抵我市唐湾镇、东临文昌街道、南接范岗镇,北临舒城县庐镇乡,属纯山区镇。全镇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8个村162个村民组。山场12.8万亩,水面7809亩。桐舒路和桐潜路穿镇而过,镇区距市中心10公里。境内有桐城最高峰——大徽尖、桐城最大的水库——牯牛背水库。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场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水产资源丰富,牯牛背水库盛产生态淡水鱼;矿产资源以花岗石矿与石灰矿为主;特色农业主要以茶叶为主,高山蔬菜、瓜蒌子、板栗、中药材、油茶等多种经济作物也有所发展。2015年全镇财政收入为541.7万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82元; 2015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安徽中森生物科技公司和炬能碳生物能源公司落户我镇。全镇农业主导产业为茶叶,2015年产量达166吨,产值6300余万元,高山蔬菜、油茶、中药材、瓜蒌子等多种经济总产值达2000万元。

  龙眠街道办事处  位于安徽省文都桐城市区东北,拥有12平方公里城区,30平方公里郊区新农村和39平方公里AA级龙眠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辖5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区域经济已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经济齐头并进,旅游、名优茶叶等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突出的强劲发展态势。是桐城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优势最明显的区域。

  文昌街道办事处  位处桐城市区西南部,主体为老城区,是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东、北以龙眠河为界与龙腾街道、龙眠街道毗邻,西接黄甲镇,南邻范岗镇。辖交通、石河、官桥、碧峰、大石板、汪洋6个村和胜利、建设、公园、西苑、文昌、三里、山水龙城7个社区。西北部为山区,东部为城区,南部为丘陵。国土面积5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121亩。总人口63294人,其中农业人口23947人。文昌人文荟萃,风光秀美。龙眠山雄峙西北,龙眠河傍境东流,境内旅游资源丰厚独特。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文庙、紫来桥、桐城文博馆,移步可寻的潇洒园、啖椒堂、勺园、左公祠等桐城派名人故居,无不彰显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崩雪溅玉的披雪瀑、风光秀丽的仙龙湖、激情四射的活海欢乐水世界、香火兴盛的一笠庵,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文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沪蓉高速公路毗邻而过,合九铁路、206国道、桐潜公路、桐芦公路贯穿全境。区域内路网纵横,给排水、绿化、亮化、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拥有百年名校桐城中学、桐城师专和二甲医院桐城市人民医院、省荣军康复医院、家和尊养等规模教育医疗养老单位;拥有仙龙湖度假中心、西郊公园、滨河公园、辉煌时代娱乐城和惠园、桐国秀水、中业广场、世纪华联等大型休闲娱乐、美食购物场所;拥有山水龙城、都市华庭、久阳春天、香樟园等新型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23000平方米的市行政服务中心部门齐全、高效便捷。文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以文昌工业园为主体,全街道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包装印刷、化工油墨、家纺服装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街道经济由传统工业主导转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阶段,商贸物流、餐饮娱乐、养老家政、旅游、房地产等三产服务业已逐步成为街道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蔬菜茶叶、苗木花卉、生态观光园等城郊型特色农业已成规模,盛产的“桐城水芹”系当地特色产品。2015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亿元;财政收入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4290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街道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城市创建等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龙腾街道办事处  位于桐城市区东境,由省政府于2009年9月同意设立,2010年6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驻龙池路8号,现辖钱庄、兴元、桃元、大王、白马5个社区,水源、东郊、望城、向前、坊正、新桥、高桥、蔡店、和平、陈庄、蒋山、涧桥12个村,辖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境内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正在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显现。农业综合开发,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是街道的中心工作,2015年全年共征地1532亩,拆迁584户,拆除历史遗留户77户,尤其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在东部新区征地910亩,拆迁262户,实现“遗留户”为“零”的突破,为开发区和东部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