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文化桐城 > 桐城文化

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2022-08-08 来源:安庆日报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收到吴春生老师新书《桐城大先生吴汝纶》,当即大快朵颐,读后获益多多!


  作者殚精竭虑,爬梳历史,使吴汝纶这位晚清重要文学家、教育家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本人物传记,漫卷了时代风云。传主吴汝纶“从太平天国、捻军、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再到戊戌维新、庚子事变,晚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皆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近代史上两大著名人物:曾国藩、李鸿章,他都曾参幕辅佐,且是幕府中的风云人物”。作者在阐述吴汝纶人生轨迹时,精要交代相关热点人物及事件,诸如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左宗棠、陈宝箴、袁世凯……通过宏大叙事,使我们看到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部分轮廓及帝国大厦倾倒之悲剧。而人物的性格也在这部历史大剧中得到鲜活的凸现。


  作者文字简练,有力度,饱蕴情感,充满感染力,且叙事技巧独特,全书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前均有提纲挈领的导语,全书尽管“体大”,因为“虑周”而显得脉络分明,举重若轻。又常在人物发展节点加以点评,令人深思。总之,本书在晚清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中,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吴汝纶傲岸而灿烂的一生。其有温度的文字,展现了大先生吴汝纶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挚父,安徽桐城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著有《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挚甫尺牍》七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东游丛录》四卷。


  传主命运随着内忧外患的时局跌宕起伏,且个性独特鲜明,时有不凡之举。如第一章《科场连捷》,生动具体地记叙传主“一试辄中”的传奇故事,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连登三级,差点中了状元。吴汝纶靠的是什么?作者点评道:“清苦生活的磨砺,乡土、乡情、乡贤的熏陶,使他在面对人生的种种难题的时候,不得不学会独立思考……为文到了一定阶段,不是文辞技巧能解决的问题,思想才是根本,才是灵魂。”另一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所学的、朝夕浸淫的桐城派古文”,是“打开科举大门的利器”。


  第二、三章写吴汝纶亦官亦幕生涯。为官,他以老师曾国藩指示“勤慎”为戒,勤政爱民,两袖清风。兴文教,治水,捕盗,官誉日隆;恢复文庙乐舞,均徭于亩,建吴公渠,青史有声。为幕,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面临分崩离析的国势,力主富国强国,在重大事件中头脑清醒,善于策划与计谋,为国解难。


  更显眼的是吴汝纶对近代教育的巨大贡献。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被瓜分、受欺辱以致亡国灭种的命运,必须学会自强御侮,先决条件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他主张:“盖必振民之穷而使之富焉,必开民之智而使之智也。”“至于振兴国势,则全在得人,不再议法。”


  他一生用力最勤者即教育,兴学堂,改学制,倡西学,造人才。他主持北方学府莲池书院十多年,大力改革旧式书院教学体制和制度,反对围绕科举学习,增加“西学”课程,加强天算、格致、政法、实业、外语等教学。学生众多,新人辈出,桃李满天下,刘春霖、严复、林纾、马其昶是其中佼佼者。他以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身份,去日本考查四个多月,努力了解西方,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良善的有关制度,反对因循守旧,主张中西兼容,呼吁中国走向世界。他学养深厚,博古通今,对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批评,均鞭辟入里。他将访日日记、书信和报道、专论汇编成册,印成《东游丛录》一书,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清末教育变革的重要文献,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显要地位。


  晚年,他竭尽全力创办安徽省第一所中学堂——桐城学堂(今桐城中学),其动机就是教育救国,“东西合璧”,培养经世济变人才,实现振兴国家的理想!


  合卷凝思,该怎样评价吴汝纶的一生呢?还是北宋张载说得好,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行天道,为民生,传圣贤之道,求盛世太平。吴汝纶实践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精神标识,可谓“大先生”也!因此作者评价:“大先生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自由,不失为时代之榜样,灵魂之灯塔。”


  “风云两甲子,弦歌越百年。”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至今已培养博士逾7000名,院士10余名。他亲手所题的校训“勉为国器”,已穿越时空,成为驱动学子们奋力前进的利器。


  “大先生”吴汝纶不朽!刘人云

来源:安庆日报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