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新华社:桐城 聚力“种好粮”丰盈“大粮仓”

2023-07-13 来源:新华社 撰稿:刘志宏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粮食生产 桐城

近年来,桐城市立足市情农情,引导和服务农民群众“多种粮、种好粮”,持续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该市通过恢复双季稻种植、推广水稻一种两收即再生稻生产、利用冬闲田扩种等途径,提高复种指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种植总面积约75万亩,早稻再生稻约6万亩,玉米、豆类薯类和其他杂粮10万余亩。今年,全市夏收小麦面积14.02万亩,总产4.77万吨,在田63.5万余亩单季稻目前长势喜人,全年粮食总产量可稳定在48万吨。


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稻谷补贴政策、双季稻再生稻补贴政策,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及时、足额、安全发放资金,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244亿元。完善农业保险政策,2022年全面推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险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总成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2022年底,全市各金融机构投放粮食生产主体贷款余额1.64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主体贷款难、融资担保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加强种业发展,促进种业兴农强市。该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作物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桐城已建设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1处、繁殖基地2处,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42份;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作用,搭建桐城与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技术人才联系的桥梁,实施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依托桐城市水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围绕种业行业关键技术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桐城水稻研究所建设,做好水稻新品种试验和推广。2022年,该市开展水稻、油菜、小麦新品种试验22组,年试验测试品种能力达到100个,实行主推品种发布制度,培育、引进、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5个。


聚焦“高标准”,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该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7万亩;持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实现全覆盖,2022年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042个等级,良种覆盖率达100%,新技术应用达98.8%,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80%以上;持续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2%,肥料利用率43%,实现化肥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以“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0%。


强化为农服务,促进粮食生产高效高质。该市加强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制度,每位农技人员包保服务科技示范户不低于5户。包村联户农技人员在农情监测预警、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设备试验推广、粮食种管收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上,适时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民群众提供“不请自来”“随叫随到”技术指导服务。优质的为农服务,有效提高了粮食平均产量和产出。2022年,全市已建立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25.2万亩,发展品牌粮食30万亩,建立9个各具特点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桐城市还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鼓励他们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如今,桐城已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安徽省产粮大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殊荣,2019年、2020年入选安徽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2022年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县。(刘志宏)


来源:新华社
撰稿:刘志宏
责编: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