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金石之光,只为共产主义闪耀

2021-05-27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飞 潘月琴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我爱山庄秋景,月中丹桂婆娑,试将一事问嫦娥,应许一枝到我。炼成金钢再炼,磨成石玉重磨,将身直上达高棵,摘取当头一朵。革命从戎投军,红旗万杆飘飘,黄铺镇上逞英豪,缴获机枪弹药。定计巧夺盐粮,敌特魂飞魄散,即时杀敌莫蹉跎,九十春光易过。骏马驰骋势猛,舍身气壮山河,抛头洒血非为我,赤胆忠心报国。

  这篇《黄铺山庄秋景》创作于整整80年前,也就是1941年。

  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这是法西斯轴心国疯狂作死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22日,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这一年的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但当时的人们见到的却是,法西斯势力正处于巅峰。尤其是在人民已然抗战10年之久的中国,悲观情绪十分普遍。即便面对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在对侵略者宣战这件事上顾虑重重的国民党政府,做同室操戈的事情却一点也不含糊——同样在这一年的1月,皖南事变爆发。

  到了1941年秋,他必然知道皖南事变意味着国民党正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及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处于劣势。彼时彼刻,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是决然写不出“骏马驰骋势猛,舍身气壮山河,抛头洒血非为我,赤胆忠心报国”这样的句子来的。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那时的他名叫毛瑞五,还是一位教书先生。做教书先生的日子里,他抛弃了传统私塾的模式,创办了“改良私塾”,急切地想将在山外学到的新文化教给山里的孩子。如果生在新时代,他一定会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那时的桐城黄甲山区,出生于塾师之家的他,即便简单地完成子承父业的职业规划,也是令人钦羡的工作了。不过,他的志向不止于此。

  “这是一支为穷人谋福利的队伍。”红军的到来改变了他。红军送给他马列主义书籍,让他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伟大理想叫作共产主义,那一定是人类最理想的未来!”1937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加入新四军四支队下辖的桐城大队之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毛金石,以表达他投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决心。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毛瑞五,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共产主义战士毛金石。

  先说文。毛金石在桐城大队,不仅要担任抗日救亡会主任的工作,还要兼职政治教员。由于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非常差,当时参加革命的战士们,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渴望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学习文化知识。他结合自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加上钻研马列主义书籍得来的革命理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给战士们讲理想,讲人生,讲革命真理,讲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使战士们明白了许多只有感受,却又无法弄明白的道理。他也成了桐城大队出名的“理论家”和“演说家”。

  再说武。1940年3月,毛金石率队在桐城、舒城交界的险要山口老关岭,截获国民党军队押运的军粮数十担,解决了部队缺粮之急。1941年4月,他在得知国民党设在挂镇胡老屋的军需仓库,只有少量敌人看守时,他率领游击队星夜赶到挂镇,经过周密布置,没费一枪一弹,缴获了敌仓库物资,消灭了守敌。1942年2月12日,他率部驻扎桐东谢家水圩,突遭敌包围,在他的机智果敢地指挥下,部队成功冲出重围。

  了解过他的经历,再回看“黄铺镇上逞英豪,缴获机枪弹药”“定计巧夺盐粮,敌特魂飞魄散”这几句,不难发现,全是实在事,没有一点艺术加工的成分。

  战斗!战斗!战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战斗。在桐城烈士陵园里,有一件十分破旧的棉袄和一条十分破旧的围巾,那就是毛金石烈士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

  专家说文物

  “毛金石牺牲后,他的妻子毛孟霞一直珍藏着这些遗物。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更好地缅怀烈士,她决定将这些文物捐赠到烈士陵园来。”桐城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邱健介绍说。

  据介绍,毛金石烈士6岁随父在私塾就读,16岁考入桐城中学,后因经济拮据辍学回乡,设馆课徒。1936年创办“改良私塾”,推广新文化,进行新式教育,并自编、自教、自唱进步歌曲。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桐城县黄铺乡抗日救亡组织成立后,任主任。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任江北游击纵队第六大队抗日救亡主任,兼任桐城、舒城、巢湖、庐江、无为五县大队政治教官。随后,调回军部任秘书。11月,因病回乡休养,做地下工作。1939年以摆摊开店为掩护,负责党的地下军需供应和交通联络。先后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中心区委书记。后任中共桐城、舒城、潜山三县中心区工委副书记。1942年9月22日,他奔赴新的抗日前线无为县。1943年春节后,毛金石在桐东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1岁。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飞 潘月琴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