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带动150余名残疾人成功自主就业和创业

2021-05-14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占思海 章倩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年过半百的桐城市新渡镇居民程超华,患身患脊髓灰质炎,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落下了肢体二级残疾,拄拐走路。然而,他身残志坚,1985年创办公司,点亮出彩人生,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128个,安置了45名残疾人就业,摘得双新产业园设立的“社会贡献奖”。

  高考是改变农家子弟命运的重要途径。1981年9月,程超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的前身),成为新渡镇屈指可数的大学生。在长沙求学不到两个月,程超华日益感到腿脚无力、行走不便。一张写着“身患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书,让他顿感五雷轰顶。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他落下了肢体二级残疾。退学!1983年9月,程超华无奈的作出人生第一次抉择!

  被父亲背回老家后,程超华极度消沉,心如枯井,父母更是老泪纵横。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唯一的乐处就是听收音机,张海迪的事迹、路遥的小说《人生》,让他渐渐重拾活下去、站起来的信心。
  此后,程超华开始尝试独立谋生。抱着悬壶济世的理想,他自学中医,因无名师可投,最终放弃。他钻研过无线电,帮乡邻修理收音机和电视机。最后,趁着新渡镇塑料印刷业的兴起,他学起木板、胶板雕刻,刻字雕图,神韵兼具,颇得客户青睐,勉强有了一份收入。程超华拼尽浑身解数,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儿,在补贴家用和维持弟妹们上学之外,积累了近万元资金。

  1985年的新渡镇,塑料加工小作坊如雨后春笋。程超华也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办塑料袋加工厂。随后程超华在姚圩村部租了几间泥瓦房,自己动手安装了几台手工塑料热合机,带着家中8个兄弟姊妹和村里富余劳力边学边干,撑起了塑料袋加工小作坊。行动不便的程超华坐在轮椅上忙活,既是作坊主又是职工,忙完采购又忙生产和销售。

  “做生意就是做人,来不得半点巧假”,闯进商海的程超华奉行诚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程超华专注塑料产业,稳步滚动发展,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越办越红火。2010年,他在新渡村购地5亩,建起新厂区,成立以塑料粒子贸易为主的新公司,完成事业上的第二次起跳。2014年,他再次在双新产业园置地30亩,盖起现代化的新厂房,上马新生产线,实现个人创业的第三次腾飞。

  创业有成的程超华心中又腾起了一个“梦”:带动更多人致富,尤其要带动残疾人创业致富,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凭借一技之长就业创业。程超华“用心”对待残疾人。每年企业招工,他优先录用身有残疾的应聘者,优先安排他们的免费食宿和技能培训,优先扶持残疾职工自主创业,薪酬待遇也向残疾员工倾斜,人人办理“五险”,残疾员工年薪最高的超10万元,最低的有4万元。“我能有今天,我得感谢恩人程超华!”曾在程超华公司上班6年、左腿残疾的程五零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从事塑料批发、零售,年收入50多万元。

  从当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明星企业,程超华先后安排了300多名残疾人就业,免费培训残疾人400多人次,带动150余名残疾人成功自主就业和创业。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石湾到新渡镇有3公里的泥巴路,他捐款数万元修路。村里有一个贫困户的孩子无钱上大学,他赞助了全部学费。逢年过节,他首先想到的是五保老人,托人把红包风雨无阻转交到五保老人的手里。2016年桐城抗洪救灾,他率先捐资5000元驰援灾区……30多年来,程超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50万元。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占思海 章倩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