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桐中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收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一把略显陈旧的椅子。这把椅子就是当年召开“桐中高干会议”时首长们坐过的。而捐赠者是一位叫付开功的老党员的子女。那么,这把椅子为何在付老手中?又是怎样保存到今天的呢?
原来,1920年出生的付开功是安徽省宿县人,1944年8月参加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先后担任了华中军区七分区联络科科员、三野七纵政治部军邮局代理排长、七纵队山炮团连事务员、肖桐县古城乡中队长、支前民工副营长。据付开功的儿子付伟介绍,“1949年4月15日‘桐中高干会议’召开时,正在进行渡江战役支前工作的父亲,因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被抽调到会议现场搞后勤保障工作,后来听父亲说,当时在工作间隙他也听到了刘、邓首长做的报告,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胜利就快要到来了。两天的会议结束后,因为很快就要进行渡江战役,几乎所有的参会人员都奔赴前线了,只留下父亲和几个人收拾会议现场等扫尾工作。当时父亲看到首长们开会坐的那把椅子放在那里没人过问,出于对刘、邓首长的敬仰,更怕在当时情况下椅子弄丢了,细心的父亲就把这把椅子保存在了自己身边。”
我们看到,这把经历了70多年风雨的椅子古色古香,虽然油漆有些脱落,但并没多少损坏,特别是椅背和四周的一些点缀雕刻,依然清晰可见当年的做工很精细,是带有当时长江一带典型特点的椅子。“自从保存这把椅子后,父亲就特别看重它,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从不让我们碰一下,他时不时拿出来扫扫灰,修理下有损坏的地方。因为工作的关系,父亲搬了好多次家,但每次搬家的时候,父亲首先要搬走的肯定是这把椅子。”付伟说,“我们小的时候很不明白,不就一把旧椅子么,父亲为啥那么珍惜。长大后了解了渡江战役的经过,特别是听父亲多次讲了‘桐中高干会议’的意义,我们才慢慢明白了老人家的一片良苦用心以及对革命的那份忠诚。因此在2012年9月父亲去世后几年,我们子女经过商量,决定把这把椅子捐给桐中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让它‘物归原主’。因为它寄托着一位老新四军战士的革命情怀,辗转伴随他60多年,充满着对党和老首长的崇敬、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对于接收到这份珍贵文物,中共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非常感动,“这是一件红色革命信物,记载并印证着那一段难忘的火红岁月,我们一定会充分保护好这件文物,让这种革命精神流传百世。”
除了这把意义重大的椅子外,桐中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去年底还收到了两幅珍贵的题字——“第二野战军指挥渡江战役司令部旧址”、“红色桐城”。这两幅题字的作者就是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蒙少将。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宣传桐城的红色文化,桐城市有关部门对桐中二野司令部旧址的重新修缮非常重视,史志部门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开展这项工作,深挖细掘相关史料。2019年11月9日,刘伯承的儿子刘蒙少将在太湖县刘家畈参加刘邓大军高干会议刘家畈纪念馆开馆仪式,中共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一行几人,恳请刘蒙少将为桐中二野司令部旧址赐墨宝一幅,以重新续写另外一段红色故事。仅仅17天后的11月26日,我们就收到了刘蒙少将的两幅题字,这让我们很是感动。”中共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刘琳告诉我们。
71年前,在刘、邓首长进驻桐城这十几个日日夜夜里,桐城中学小平房里的灯泡,像光芒四射的灯塔辉映着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小城,从这里飞出的电波、发出的命令,组成了一曲胜利进军的乐章,震撼了长江两岸的大地。而71年后的今天,因为这几件珍贵的物品,让“红色桐城”续写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