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凌晨二三点,在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一块菜园中,你总能看到一双头戴矿灯忙碌的身影。这一双正在忙着采摘蔬菜的“早起人”,就是年过七旬的贫困户陈宗发与江华夫妇。
陈宗发早年民师下岗,儿子患病去世后,夫妻俩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对古稀夫妻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坐等帮扶,而是凭着一股韧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动寻求脱贫致富。
因为当地独有的松软沙质土壤,“老梅小菜园”在周边十里八乡素有名气。他们认为,发展蔬菜种植业是最优选择。于是,在小小菜园中,他们圆了一个老来致富梦,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蔬菜种植能手。
11月22日,记者一来到陈宗发家就被门前一片郁郁葱葱的将近4亩地的菜园所吸引。小青菜、莴笋、西兰花、大蒜、豆角等10来种时令蔬菜,一垄垄、一片片,整整齐齐、方方正正,长势喜人。陈宗发介绍,自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以来,在镇村领导的帮扶指导下,他俩积极利用产业扶贫政策,开垦搁荒的沙丘土地进行蔬菜种植。
交谈中,老夫妻俩最爱讲的还是他们的蔬菜种植经,毕竟这是他们五年来收获的最宝贵财富:在菜地边上打了地下井,并制作了蓄水罐,天凉季节直接抽地下井的温水浇菜滴根,夏季如用蓄水罐里的水,尽量在地表温度降下来的凌晨时段浇灌,这样能保证蔬菜不烂根不伤苗。园地里施肥都是农家肥和有机肥,用油菜籽榨过后的饼做底肥,菜园里从未用过农药,而是用木草灰、石灰粉杀虫卵。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他俩每天都是在凌晨采摘蔬菜。前些年,他俩都是挑着菜筐走七八公里的路,到镇区菜市场去摆摊。2017年,他俩申请到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买了一辆电动四轮车,这样一来,每天早晨都能风雨无阻的赶早市。
夫妻俩为人诚实有信,从不缺斤少两,再加上这蔬菜清爽新鲜、价格公道,小生意是越做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现在每年纯收入能达到7万元,去年已经脱贫。今年,陈宗发不仅花20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还被评为产业扶贫达标户,享受到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奖补3400元。
“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让我俩勤劳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这对古稀夫妻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