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农民耕保协会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不久,记者来到安徽省桐城市,该市常务副市长、三调工作组组长章周中介绍说,三调工作全面铺展后,村级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成员陪同三调工作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协助相关工作,大大减少了工作组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协会成员对本区域内地类的变化了如指掌,哪些是因为水毁冲掉了农田,哪些是因为修路征用了土地,哪些是因为复垦项目变更为耕地,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
如今,村级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桐城式协会”却鲜有所见。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汪名扬将其特点总结为:“政府支持、自愿参加、依法审批、应设尽设、建章立制、正规办公、作用明显。”桐城市自2015年7月成立第一家村级协会以来,桐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了全市镇(街道)、村两级协会的全覆盖。协会在第三次土地调查、设施农用地管理、退宅还耕和土地巡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耕地保护的第一道‘篱笆’。”
为了激励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桐城市于2016年设立“耕地保护先进村”奖,每年评选5个先进村,分别给予所在村1.5万元奖励,专用于耕地保护工作和协会的发展。同时,桐城市于2017年筹了建镇、县级耕地保护协会,并完成了注册登记工作,两大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范岗镇童铺村是桐城市成立的首家耕保协会,协会共有52名成员。其中理事15人,主要由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干部、镇人大代表和种田致富能手等人员组成。协会下设法律政策宣传、生产技术推广、耕地保护巡查和涉土纠纷调处四个组。协会成立后,村里组织协会制定了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协助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开展土地矛盾纠纷调处;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配合开展村庄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征地拆迁等工作等。在此基础上,安排专用办公场所,保障办公经费,并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等机会,安排会长上台讲话,宣传政策、通报讲评工作、提示重点关注问题等。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协会撰写《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编印基本农田“五不准”、宅基地审批、土地管理的基本政策、节约集约用地、地灾避险救灾等宣传手册,连同《自然资源知识100问》等资料分发到每家每户。桐城市自然资源部门大力支持,每年赠订中国自然资源一报三刊供会员学习宣传,赠购土地日和地球日宣传品供协会发放到户。
协会成立以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六个一”巡查机制,及时制止违法建房用地,协助完成规划村民住宅点、拆除空心村庄。在村民用地申请和土地规划、村庄规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征地拆迁等方面,根据村里的统一安排,提前介入,宣传发动,使得各项涉土事项办理更公开、更透明、更规范。近年来,全村耕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没有发生既成违法用地现象。据童铺村协会理事长、原村党支部书记陈邦琪介绍:“2016年以后,村里群众都能做到依法申请用地,协会工作量最大的是调解土地权属纠纷。”特别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期间,一些年轻的村民对“土改”时划分的界址提出异议,组与组之间发生多起纠纷。对此,协会全面走访年纪大的村民,并多次到县档案局查阅、复印原始资料,然后召开座谈会,用事实说话,使得提出异议的村民心服口服。作为首家村级耕保协会,童铺村受到全市各界高度关注,桐城市政府及时总结童铺经验,修改完善相关规章,在全市推广,现在全市有耕地保护任务的186个村(居委会)全部按照“童铺模式”成立了协会。截至目前,全市村级协会共成功调处土地纠纷近百起,及时上报违法用地50多起、破外耕地保护标识事件6起。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