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日报:桐城咬定实业强市 工业“年报”出彩
2019-02-1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戴飞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大中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实干,一分精彩!2018年,桐城围绕“552”决策部署,坚持实业强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稳健向好,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领航创新产业集群。
桐城市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年报”显示: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2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14.3%,产值过亿元企业近200家;工业用电量累计实现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首位产业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形成两个“百亿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41.6亿元,同比增长17.2%,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01.6亿元,同比增长21.1%;重点工业企业支撑有力,2018年纳税超100万工业企业126家,其中超千万元13家。
四大工程实施步伐加快
桐城着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工程,在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方面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全年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幅13%,技改投资同比增幅15%,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33个;盛运重工、中科自动化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汇通汽车、中建材、顺彤包装认定为省企业技术中心。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成效明显,金田、鸿润、中建材、汇通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金田高新材料和盛运环保荣登安徽民企百强榜,夏吉国荣获“改革开放40年家纺行业突出贡献人物”、“中国羽绒行业大国工匠”等称号,胡习刚荣获“中国羽绒行业大国工匠”称号,徐应权荣获“省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称号。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一批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做新”,金亿新材料获称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宜桐机械、天羽纺织认定为省成长型小微企业,天龙超彩、松泰包装、宜桐机械、金阳金属结构、同丰橡塑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微威胶件获称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三品”工程正推动企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顺驰电缆、松泰包装等企业多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其中金田15微米高性能聚丙烯薄膜荣获“安徽工业精品”称号;美腾特种电缆、金阳金属结构等企业多个产品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盛运环保生活垃圾焚烧炉入选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目录,中科自动化粮食烘干机、金田牌BOPP膜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鸿润、霞珍入选中国纺织服装重点培育“品牌企业”,顺彤包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鸿润品牌入选央视宣传。四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桐城工业经济“脱胎换骨”。
创新引领效应显著
桐城强化创新引领,积极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工大、西安理工、安农大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建各类科技平台5家,汇通汽车部件、卓良新材料等9家企业新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琦家科技郝吉明院士工作站、卢秉恒院士工作站和桐城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伍小平院士工作站在微威胶件集团成功挂牌,安徽微威减震降噪技术研究院和桐城市首位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李斌商等5人跻身安徽省第六批战新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桐城经开区获称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微威胶件荣获省级绿色工厂。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攀登、金田、顺彤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攀登“云平台”入选中国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顺彤包装认定省数字化车间,盛运环保(集团)入选首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炉、节能环保型输送装备与系统荣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称号,中博机械、万方管业认定为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桐城市获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领航创新产业集群”殊荣。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2018年,桐城先后组织三批次3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0.7亿元,其中首位产业项目15个。与18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221亿元,已到资73亿元,中建材太阳能硅基新材料项目、中车与顺驰电缆合作项目进展顺利,祥跃通用航空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天保新材料、信邦电子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金亿股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04研究所达成合作,中核稳定同位素药物产业基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奏响了桐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桐城创新金融产品,推行“政银担”“税融通”等融资新模式,发放税融通贷款0.73亿元、政银担贷款3.21亿元,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5.5倍;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成功举办安庆市级金融机构服务支持桐城经济发展恳谈会、5场银企对接会,组织10家银行与企业集中签约项目284个;助推企业上市,香杨新能源、金兴管业挂牌新三板,金田高新材料等企业正式进入IPO上市辅导期,汇通主板上市已与券商签约,全市上市挂牌企业已达35家,其中创业板1家、“新三板”挂牌9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位居全省县级前列。
桐城常态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百名干部驻企”服务活动,大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为企解难,形成振兴实业的社会氛围,全年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活动800余场,入企走访调研3550人次,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完善“1+3+8”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首位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兑付财政奖补资金1.45亿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和“多证合一”改革,调整涉企收费清单,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密切“亲清”政商关系,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呵护企业家在桐已蔚然成风。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戴飞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