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桐城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林长制建设为抓手,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做强林业产业,引领“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项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林业增绿、增美和增效,使桐城大地山更青、林更秀、民更富。
林长+护绿,让生态有保障。该市多措并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市现有古树名木167株,其中一、二级古树和名木都已挂牌保护,三级也正在制作保护牌,确定保护责任人或责任单位。日前,国家一级公路G206桐城段改(扩)建工程为一棵300年的黄连木三级古树 “让路”,修路成本增加680万元;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涉及黄甲镇汪河村一株一级古树圆柏,将花费近300万元进行移植保护。着力推进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完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认知园和科普宣教馆一期工程建设,对嬉子湖养殖围网进行拆除,关闭了沿湖200米内全部的9家畜禽养殖场,真正从源头上整治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林长+增绿,让生态有供给。该市认真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稳步推进林长制重点工程G206道路绿色长廊建设,目前,全线土地已流转,并开挖了边沟。该市还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为抓手,扎实推进国土绿化,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已有9个镇、52个村庄分别获取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命名。今年,双港镇争创建省级森林城镇,青草镇永庭村、金神镇金鹿村等8个村庄争创省级森林村庄。据统计,目前,全市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10172亩,占任务的203.4%;同时,完成封山育林12090亩,林业血防林建设提质改造500亩,退化林修复6000亩,森林抚育38200亩。
林长+管绿,让生态有监管。从2017年9月起,桐城市实行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共设立各级“林长”687人,全市“一园一林、一山一坡”都有了明确的管护责任人,保证“一山一长、一村一策”,形成了责任环环压实、任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该市还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六级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防火巡查员制度,将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转为职业森林防火队员和生态护林员,给予固定的管护工资,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林长+用绿,让生态有活力。该市以南方红豆杉标准化示范区、白茶基地、马鞍寨现代林业生态园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入林业大户发展林下经济,在增绿护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成为了保障群众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积极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林业“三变”改革,确立了范岗镇挂镇村、双港镇福塘村和黄甲镇石窑村为安庆市“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联系村;起草了《桐城市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林业金融服务,不断缩短林权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目前,办理“皖林邮贷通”小额贷款9笔,融资额265万元,位于安徽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