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新华网:桐城市实施“两复工程”重塑新形象

2016-03-11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潘月琴 彭旵生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两复工程
   2016年,桐城市着力实施经济“复兴工程”、党的建设“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塑桐城新形象。
   实施经济“复兴工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桐城市继续开展“暖企行动”,把企业上市作为转型升级主抓手,着力推动企业重组,强化技术创新,打造产业集群,扶持盛运环保、金田塑业、白兔湖动力等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加快晨兴机器人、中建材二期建设,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成套装备产业集聚基地。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做优质量。积极推动“互联网+工业制造”,建设信息化平台,实施“数字企业”工程,加快完善工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春晚一曲《六尺巷》把恭谦礼让的中华传统美德带到了全国观众面前,同时也给六尺巷故里桐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该市紧握“天时之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玉雕文化产业园、佛光文化创意产业园,谋划启动六尺巷及周边区域综合性保护开发,保护性修复一批名人故居,着力提升“三街一巷”、孔城老街、嬉子湖等旅游度假区品质,打响“院士之乡”、“中华第一巷”六尺巷品牌。同时,结合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桐城市着手建设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万众创新发展格局,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战略联盟和产业共享技术中心。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等载体平台,打造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培育“智慧企业”1-2家,省级“两化融合”企业2-3家。
 实施党建“修复工程”
 落实两个责任抵歪风邪气。桐城市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积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构建纪律监督无处不在的廉政防护网。同时,健全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置于有力有效的监督之下。对于继续顶风违纪、不收手不收敛的,毫不留情,毫不手软,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公开曝光。继续开展重点岗位效能监察和重点领域执法监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整风肃纪的高压态势。
 提高用人公信度强化监督。该市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褒奖重用那些干事创业务实担当、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警醒惩戒那些慵懒散奢、严重脱离群众、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干部,不给那些不想出力又想出彩的干部有可乘之机,纯洁干部队伍,保护好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干部动态管理方式,继续推进重点岗位轮岗,真正打通能上能下通道。同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这个少数群体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完善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机制。各单位年度考核测评情况要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确保干部任用工作公开透明、科学民主。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潘月琴 彭旵生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