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临近,我市各地演黄梅、唱黄梅、爱黄梅的气氛也日益浓厚。在桐城市,不仅戏迷之多、表演之精彩可以说是近年来之最。而且,桐城市还积极开展黄梅戏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组织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桐城市黄梅戏艺术演出有限公司、金音黄梅戏剧团、桥西黄梅戏戏迷俱乐部等4家国有、民营黄梅戏剧团送戏下乡120场,同时组织放映队走进基层放映电影1782场次,真正做到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惠民、乐民的同时,促进黄梅戏“接地气、走下去”———
打磨精品
全力以赴献唱艺术节
8月27日下午3点,在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的演播大厅里,随着一阵阵“咚咚、锵锵锵……”的乐器伴奏声,优美圆润的黄梅戏唱腔回荡在耳边,现代黄梅戏《青山鉴》正在进行第二次联排。“先停一下,刚才这段戏体现的就是在走的中间,一阵风‘哗’的一声刮下来以后往后面走。刚才那个频段表现得还不完美,还需要加强一下。”联排中,导演孙虹江对人物、剧情的把控要求很严,希望演员们在每个环节上都能精益求精。舞台上,演员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角色,出场、亮相,举手投足间把整场戏演绎地严丝无缝、一气呵成。130多分钟的联排结束后,20多名演员都已是汗水湿透衣背。
在《青山鉴》这部戏中,青年演员赵长玖扮演男一号周立凡,“从一个多月前剧团接到排练《青山鉴》参加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献演的通知开始,我们所有演职人员都已进入角色,早晚都泡在排练场。”赵长玖说,他所扮演的男一号周立凡这个角色怀揣着自己的梦,去山区艰苦创业并收获了爱情,就是为了表达现在的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弘扬正能量。
桐城市黄梅戏剧团龙章才团长告诉记者,《青山鉴》是桐城市黄梅戏剧团今年重点打造的现代黄梅戏,同时也是献演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剧目。为了能在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展示桐城黄梅戏演艺的实力和水准,共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精心打造这部戏,专门特邀国家一级导演、上海越剧院孙虹江担任导演,国家二级作曲、安庆黄梅戏职业学院吴恕民老师担任作曲,并且演员全部由剧团演员出演,在剧中担纲男、女主演的是都曾获得过“黄梅戏之星”称号的青年演员汪林林、赵长玖。
送戏下乡
“百千万”工程锦上添花
家住桐城市孔城镇桐溪村的老戏迷杨莲凤大妈,一听说市黄梅戏剧团今天要来村里演出,早早地就招呼着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去村里的广场上听戏。上午九点,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的大篷车就开到了村里,搭台、布景、调试音响、化妆……十点整,广场上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舞台上,传统黄梅戏《费姐》的演出也正式开场。市剧团的演员们以专业、精湛的演技,婉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跌宕起伏的剧情博得台下阵阵掌声,一时间热闹非凡。本报记者陆飞本报通讯员陈俊
在台下,看的津津有味的章大爷一边和着节奏打着拍子,一边不停地点头称赞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不仅把戏送到了家门口,而且剧团的表演非常精彩,看得真是过瘾。”一旁的村民们纷纷抢着说,过两天还有放映队要来村里放电影,老百姓免费看大戏、看电影,政府把这项文化惠民政策不仅落到了实处,更落在群众的心坎上。
“黄梅戏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是本届黄梅戏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今年5月至10月组织全市100家左右国有、民营黄梅戏剧团,开展1000场以上的黄梅戏送戏下乡,同时配以10000场电影走进社区(村)、敬老院、建筑工地等。”桐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方云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桐城市已组织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桐城市黄梅戏艺术演出有限公司、金音黄梅戏剧团、桥西黄梅戏戏迷俱乐部等4家国有、民营黄梅戏剧团送戏下乡120场,同时组织放映队走进基层放映电影1782场次,真正做到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惠民、乐民的同时,促进黄梅戏“接地气、走下去”。
基础深厚
群众喜闻乐见爱黄梅
初秋时节、天高气爽,记者走在桐城的大街小巷,无处不感受到身边黄梅处处香。走进位于龙眠河上的廊桥,这里从早到晚琴笛悠扬,每天数以百计的黄梅戏爱好者在这里吟唱。华灯初上之时,东祚门又成了戏迷的乐园,“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自编自演的黄梅戏票友精彩的唱腔,常常赢得驻足观看的市民阵阵掌声,演唱者聚精会神,观看者津津有味,这景象,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黄梅飘香图”,成为文城大地的一道独特风景。“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号召,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都是自发的,几乎是天天如此。”市民都昌华这样告诉记者。
“黄梅戏已深深扎根在桐城的土壤里,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作为黄梅戏故乡的人,谁不会哼几段黄梅戏啊。”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建强告诉记者,随着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日益临近,市民们自发演唱黄梅戏的气氛也日益浓厚。黄梅戏票友之多、表演之精彩,可以说是近几年之最。仅桐城城区就有十多家黄梅戏迷俱乐部正在争奇斗艳,群艺剧社、沿河社区戏迷俱乐部、滨河新区戏迷俱乐部、俏夕阳剧社、夕阳红俱乐部等等。市文化馆还专门开办戏迷培训班,提高戏迷们的艺术修养,同时又组织他们下基层、到学校演出,激发青少年对黄梅戏的兴趣,培养小戏迷。
家住物资巷的张秀珍和老伴,每天晚上都要到市民广场欣赏黄梅戏。她告诉记者,市民们都称赞公园和广场演唱给市民带来欢乐,是城市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地方。“你可以看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爱听爱唱黄梅戏了,这真是一件好事。举办黄梅戏艺术节,我认为对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秀珍笑着说,作为黄梅戏的坚定爱好者,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黄梅戏、喜爱黄梅戏,帮助黄梅戏走向全国、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