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桐城“农超大王”的“触电”实践

2015-07-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生鲜食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业迫不及待与电商接轨,尤其是2014年涉农电商“井喷”现象的出现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红网络。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涉农电商们却犯愁了———分散的农产品如何定标,生鲜产品如何提高保鲜时长,农产品物流瓶颈怎么破,何处挖掘既懂农业又懂销售和电子商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品牌农产品电商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桐城本土品牌安徽申德生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触电”探索者。

  “我叫叶紫,上午9点钟订的单,一份300g的油炸带鱼,一份桐城特色火烘肉,麻烦帮我取一下。”6月22日中午12:00,刚下班的叶女士来到了桐城市龙眠山路苏果超市一号店,拿取其午饭食材。

  “网上订菜,实体店就近取货,前后不过5分钟,太方便了!”叶女士介绍说,只要注册登陆“安徽申德好客”网购平台首页,点击生鲜菜场,就能轻松订购各种精致炒菜,顾客可以选择送货上门,也可选择在超市提货。

  运用电商O2O模式,打通网购平台与实体店衔接最后一公里,自2014年11月份开始,安徽申德生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德”)借力电商,开始了突破农产品超市传统营销的探索之旅。

  二次“触电”,

  农产品超市艰难逆袭

  农产品可以走电商之路吗?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何传希———一个拥有15年传统超市经营经验,曾被誉为当地“农超大王”的本土企业家。

  早在2000年,何传希就已经在桐城市率先加盟苏果连锁超市。对于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何传希没少费脑子,大成本购置生鲜食品冷冻系统,领先尝试为蔬菜喷雾保鲜,完善购物服务,量身订做盘菜……

  2008年,在电商还鲜为人知的时候,何传希就办起了桐城市第一家农产品网购平台,并在各个社区设立了地库店,方便顾客提货。然而,由于对农产品电商认识不足,该网购平台上线6个月只接了一单,最终以惨败告终。

  首次触电碰灰让何传希一直心有余悸,但他并未放弃电商理想。2014年,农产品电商大潮汹涌而来,巨大的市场前景让何传希再次“触电”,同年11月,“安徽申德好客”农产品网购平台应运而生。

  “800万电商商家真正盈利的不超过10%,何况是农产品电商,更要沉得住气!”尽管已拥有深入农村的直营门店20个,加盟店147家,但面对申德好客全面上线,何传希仍旧徘徊了大半年。

  “一直在做内部检测,不断在调整,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走出去,打响自己的品牌!”何传希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申德好客”将正式全面上线,届时,传统农产品超市将会迎来一次大逆袭。

  农产品电商蓝海,

  有多难?

  保鲜时长短,物流跟不上,质量监测难,一直是传统农产品超市走电商之路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让拥3400多亩无公害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标准化切菜加工工厂、国内领先保鲜技术的申德公司望而却步的首要原因。

  “一盘半荤半素菜,荤素分量如何标准化?买20斤鱼,不同产地、不同大小网销该如何包装、标价,怎样给产品定质量等级?”何传希坦言,农产品有自身特殊性,且受种植方式、地域、规模化差异等因素影响,目前,农产品从生产、销售到配送,国内都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且面临网络监管难题。

  好在,申德电商实践证明,通过庞大的实体店以及“同城配送”的市场定位,生鲜食材打破了时间、空间局限性,传统农产品超市的消费活力也期待再次被激发。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难觅懂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制约众多农产品电商的一大难题。何传希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难题,其公司的做法是组建农-销-电团队,让团队的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

  规模化、集约化、

  技术是农产品发展关键

  作为农业大市,目前,我市已有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达25家,现有桐城市和怀宁县2个农业物联网试点县,以及6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专业经销企业自建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2014年通过电商网络交易超过2.4个多亿元。农产品走电商之路成为大势所趋。

  “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畅通物流渠道都是农产品电商的保障。企业要细分市场定位,找准自身特色,政府也要‘拉一把’,加大资金、物流、技术支持。”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办公室主任程胜贺介绍说。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蔬菜流通”将能有效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难题,农产品流通也将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