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粮补实录 -桐城新闻网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XXX您好,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4.31元已经打卡,如有疑问请与XXX镇(街道)财政分局(所)联系!桐城市财政局”———这条短信由桐城财政“一卡通”网络短信平台发出。一条条诸如此类的短信,带给桐城全市近16万户种粮农民的不仅仅是春天里的希望,更有秋天丰收的喜悦。

  今年桐城市严把审核、监督、宣传、兑现“四关”,兑付粮食补贴。截至目前,该市通过“一卡通”发放2014年度粮食补贴资金8166万元,惠及农户32.31万户次。其中,粮食直补96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6623万元、种粮大户补贴376万元、水稻良种良法示范户推广补贴200万元。那么,一份粮补记录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的?如何通过更有效的宣传方式让粮补更透明?粮补的现实作用又在哪里?

  层层签字:从村组到乡镇

  “粮补记录是要经过从村民组到乡镇的层层审核把关的。”8月13日,孔城镇镇东村村主任戴培发拿着高光海的申报表对记者说道。高光海是镇东村种粮大户,在他的农资综合补贴种植面积申报表上,其承包的田地涉及9个村民组,表上除了各组登记的面积,在每个组后都有组长的签名。村级审核栏里有村书记和主任的签名及村委会公章,镇级审核栏里有镇农技站及财政分局负责人的签字及公章。

  去年10月底,高光海递交了农资补贴申报表,分布在9个村民组的1000多亩土地得到了9个村民组长的签字认可,11月1日,村书记和戴培发签字盖章。戴培发说,村民组和村里只是初步把关,每个组只有几十至100多亩,组长和村干都是工作多年的本地人,对田地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在高光海10月中旬初步申报后已经核实。而如果会出现偏差,也会在镇级审核中查出。

  镇级审核需要通过镇农技站及财政分局双层把关。孔城镇农技站及财政分局负责人等组成审核小组,每年要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对21个村的田地进行走访,加上镇纪委、各村组负责人,每审核一个村有八九人参与,带着GPS实地测算面积,并对照申报表上面积核查或修正。高光海的申报表于去年11月20日得到了两部门的签字盖章。

  孔城镇农技站副站长刘伟说,小户基本无偏差,大户会有百分之几的偏差,如有不符,按照实际测量结果来算。“上报得早的村我们审核得早,去年的审核到今年元月才结束,最终结果要在村里张榜公示一周。”孔城财政分局局长胡家旺说。

  桐城市财政局经建科科长汪倪杰介绍,镇级审核还包括每年至少两次的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面积抽查、流转合同与发放数据是否一致、档案材料和租金支付记录、二轮承包面积等,坚持“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去年审查结束后共复核3次。

  申报表上除了各组登记的面积,在每个组后都有组长的签名。村级审核栏里有村书记和主任的签名及村委会公章,镇级审核栏里有镇农技站及财政分局负责人的签字及公章。

  公开透明:从审核到兑现

  粮食补贴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公平和正义。据了解,今年的粮食补贴政策与上年基本一致,粮食直接补贴标准与上年相同;对种粮大户增加的粮食直接补贴以2013年承包(租赁)面积为依据,标准仍为每亩10元;农资综合补贴按2013年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补贴标准为每亩70.7元;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仍采取当年补上年的做法,并根据市农业部门提供的2013年度良种良法示范户清册发放。

  每年春季、六七月份、12月后等几个时间段,镇东村都要租用农户车跑遍村民组,用挂横幅、喊喇叭等方式宣传粮食补贴政策,租用的农户车就相当于粮补政策宣传车。宣传车只是镇东村粮补宣传方式的一种,而采用此类宣传方式的镇东村在孔城镇也只是其中一个。

  为了让农户心里有底,宣传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镇东村,除了宣传车以外,村部的公示栏都在规定时间内张贴粮补政策,在大户申请补贴之前的会议也是一种方式。村里的包片干部、文明服务代办点等都可以解答粮补政策,每个村干部本身就是宣传员。

  汪倪杰说,农户的申报表审核结束后,最终结果要在每个村的每个村民组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且要求每个村对每个组的公示进行拍照,照片要归档。在公示上附上镇农业、财政部门的电话,以方便老百姓咨询或举报。公示一周群众无异议后,由镇、街道财政部门统计上报市农委和市财政局,并编制补贴资金发放清册。

  农资综合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每个农户时,该农户都会收到一条短信。农户号码登记到村里,再汇总到市财政局网络短信平台。而关于粮补的宣传方式,除了各村的“人工”宣传,在该市的各级政府网、新闻网、财政局官网等网站都有广泛宣传,老百姓的咨询、反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电话、网络平台、邮件、市民论坛等。

  戴培发坦言,实际上粮补政策从2003年实行以来,已经十多年了,政策比较稳定,老百姓早已了解,真正前来找村干部咨询的人不多了,投诉量也少了。在采访中,多数种粮户表示,从审核到公示,再从公示到补贴发放,过程都是透明的,可以充分相信。

  除了宣传车以外,村部的公示栏都在规定时间内张贴粮补政策,在大户申请补贴之前的会议也是一种方式。村里的包片干部、文明服务代办点等都可以解答粮补政策,每个村干部本身就是宣传员。

  倪迎春是桐城市全省种粮大户,其成立的人和源合作社流转经营耕地16250亩,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共8700多亩。今年3月上旬,倪迎春的“一卡通”上打来50多万的粮食补贴,这其中包括农资综合补贴(小麦)和种粮大户粮食直补。按照他和土地流转户的流转合同,农资综合补贴(两季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归流转户所有,共一百五六十万,在所有的补贴中,用倪迎春的话说,“他只拿了小头”。

  50万元的粮补,对于一个全省种粮大户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买两三台收割机,可以减少某次灾害的损失……然而,从量上来说,50万元相比一年的投入额,起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合作社负责人胡登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一年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就要500万,人工工资200万,土地租金500万,一年下来就要投入1200万,这不到1/20的粮补,对合作社意义不大。

  “但是从时间节点上来说,意义却是不小的。”胡登峰说,“每年3月正当春耕备耕时,正是需要大力投入资金的时候。今年3月农资方面急需200万的定金,而此时打到‘一卡通’上的50多万粮补资金着实解了燃眉之急,1/4的资金一下子有着落了。”

  去年大旱,桐城没有亏损的种粮大户并不多,倪迎春就是其中之一,虽有减产,但仍盈利,粮食补贴对合作社的灾害损失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土地流转户来说,粮补也是一笔收入。孔城镇桐梓村张启来老夫妇的3亩地,每年田地租金、粮补及务工工资,也能有2万元左右。

  “从大的方面讲,粮食补贴是国家出于对粮食安全保障的考虑,粮补也利于土地流转,促进大规模种植。”汪倪杰说,“近年出门打工的人多了,就是在5年前,还能看到田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现在看不到了。抛荒没有补贴,现在(桐城)全市有56万亩田地,40多万亩被流转作规模化种植,散户越来越少。粮补资金对大户的作用不明显,但大户让利于老百姓,老百姓能得到大的实惠。”

  胡登峰说:“今年3月农资方面急需200万的定金,而此时打到‘一卡通’上的50多万粮补资金着实解了燃眉之急。”“从大的方面讲,粮食补贴是国家出于对粮食安全保障的考虑,粮补也利于土地流转,促进大规模种植。”汪倪杰说。

  本报记者罗少坤 本报通讯员陈俊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