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人民日报:“文都”母亲河 清流重回乡-桐城新闻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龙眠河旧景

  今日龙眠河畔好风光  何传伟摄

  

  龙眠河今日美景 何传伟摄

  安徽桐城,因“桐城派”扬名天下,人称“文都”。穿城而过的龙眠河,是这座文化古城的母亲河,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华彩篇章。这样一条洋溢着历史文化气质的河流,却经受过污染的破坏与治理的阵痛。近日,记者来到桐城,踏访龙眠河。

  岁月悠悠,河水汤汤。千百年来,龙眠河滋润两岸,造就了桐城的物美文昌。然而,有一天,河边的孩子们突然发现,熟悉的母亲河变了样——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还有纷纷拔地而起的烟囱,让龙眠河蒙了灰,变了味儿。

  从那时候起,在河上的紫来桥上,常会有人叹息:儿时的回忆,还留得下吗?河水清澈的场景,还见得到吗?

  昔日清河水

  未料成追忆

  工业污水不声不响排进了河里,清澈龙眠河成了臭水沟

  刘**,现任安徽桐城滨河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小就在龙眠河边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如今,他仍能清晰地想起和龙眠河的那一次亲密接触。

  “那年我9岁,父亲带我去煤场拉煤。我一身煤黑,途经龙眠河时就想下河洗澡。刚下水就被父亲喝住了。”刘**说,“父亲说‘快上来,河水弄脏了,别人还怎么烧茶喝!’”

  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龙眠河由龙眠山上的山泉汇聚而成,甘甜清洌,用河水泡茶,香气四溢。那时候,住在河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随手提起的水,就能烧上清香的茶。

  在当地很多人心里,桐城正是因为有了龙眠河才有了灵气,才有了名震天下的“桐城派”。

  走在龙眠河边,阵阵清风夹杂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拂面而来。三五市民在河边结伴散步,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再靠近些,满眼碧波荡漾。然而,龙眠河并非一直清澈。就在6年前,这片温柔的水面还是一条臭水沟。

  刘**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桐城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一跃成为安徽省的经济强县,但工业发展也给龙眠河的生态带来了沉重压力。

  因为发展,牺牲了环境,对于GDP的简单追求,让不少工业污水,不声不响排进了母亲河。此外,“很多民宅都是依河随意搭建,生活垃圾遍布,污水直排入河。”一位住在河边的市民告诉记者。渐渐地,清澈的龙眠河变成了一条众人避之不及的脏河、臭河。

  一些原本住在河边的人搬走了,随之带走的是儿时伙伴嬉闹的笑声,是母亲提水冲泡麦乳精时的模样,还有与父亲一起下水抓鱼虾的快乐时光。

  清流再回归

  美景得重现

  “最大民生工程”让河水清了河岸美了,带回了几代人的回忆

  2007年,一位桐城市的高中生在作文里写道:“杨柳伐了,风筝没了,一股股的浓烟盘旋在城市的上空,泛着白沫的河水满载五颜六色的垃圾袋缓慢地蠕动。河边上,早就没了儿童戏耍的身影。临近年关,河中便又多了一群杀鸡宰鸭的人,那些鸡鸭纷纷被开膛破肚,鲜血淋漓的内脏、毫无用处的鸭头鱼鳍,被随手扔进河里。”

  污染带走的,是几代人的回忆。对于桐城来说,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母亲河,如何重绽美景,不仅仅是环境治理的问题,更关乎着桐城百姓的民生问题。

  在群众迫切的呼声中,2008年,龙眠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这项涉及河道治理、防洪抗旱、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工程,被称为‘桐城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桐城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所长苏欣说。与其他河道整治不同的是,龙眠河穿过桐城市中心城区,两岸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拆迁重建,这就像在大动脉上做手术,不仅难度高,而且风险大。

  “棚户区改造涉及利益多,有大量的群众工作要做。”刘**说。住在河边北后街的王兆祥老人,就曾因拆迁事宜与工作人员争得面红耳赤,谁来做工作都不行。

  龙眠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一年不到完成,建设速度和设计效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搬走污染企业,集中治理棚户区,河道清淤截污,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发现龙眠河河面宽了,河水清了,河岸美了。

  王兆祥老人也被打动了,现在他经常在紫来桥上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想当年我就是一个钉子户,最后我倒成了政府拆迁的宣传员。”

  “从早到晚,龙眠河公园总不乏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市民,这里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我少年时的景象。”一位市民说。

  “文都”精气神

  守成更比治理难

  水源不足、非法采砂,加上生活垃圾和废水,龙眠河保护压力仍在

  “对于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桐城,龙眠河治理要建出‘文都’的精气神。”桐城市委书记胡红兵说。在治理过程中,不管是河边建筑复原的结构,还是各种建筑的名字、典故,桐城市都多次邀请当地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征集意见。

  临别桐城,苏欣告诉记者,尽管龙眠河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拆迁改造、污染治理等工作仍然需要推进,龙眠河下一步的保护仍面临着不小压力。

  苏欣坦言,目前,龙眠河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山泉水,水量较小,非汛期常常出现部分断流。由于水量不足,也容易出现水草堆积。而更令他担忧的则是龙眠河周边非法采砂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造成直接污染,而且容易导致河道变迁,埋下安全隐患。

  “龙眠河的治理不易,守成更不易。”一位参与龙眠河治理的工作人员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及废水仍然对龙眠河的环境形成威胁,下一步需要继续完善管网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百姓知道龙眠河治理不易,自觉保护桐城母亲河。  钱伟  周然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