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范岗镇高岗村因为地域偏远等多种因素,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村里群众对村干部意见大,党群干群关系一度很紧张,是个典型的后进村。前些年,村两委班子更因考核被“一锅端”了。
为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范岗镇重新选配了村两委班子。如何重新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新的村两委上任后,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实事做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群众意见过程中,村两委收集到群众关于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问题最为关切。其中,该村陈河、毛庄、眠牛等几个村民组1000多位村民出行要绕到10余里,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非常不方便,亟需要在陈河上新建一座桥梁。
为此,该村多方筹集资金,在市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一座投资18万元新陈河桥横跨河两岸。该村陈河村民组的汪金国是一位退休教师,他说到:“去年,镇村里的干部问我对村里工作有什么意见,我首先就说了修桥修路这个事,没想到新的村两委班子办事效率如此高,一座大桥这么快就修好了。以前,我们几个村民组上童铺街、镇里都要绕行10余里,现在桥修好了,只有1里路,大家都把这座桥取名‘幸福桥’。我认为还可以叫做‘救命桥’,以前要是村里有人得了急病,必须要依靠人力需要很长时间把病人抬到童铺街等候救护车,很容易耽误了病情;现在桥通了,救护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近两年,该村一共修建了5座新桥,改扩建了3座老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村里还新修砂石路12550米,兴修扩挖当家塘31口,扩容变压器2台,改造电力线路15000米。
这些新扩建的桥,不但成了群众的“幸福桥”、“救命桥”,更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心连心桥’。以前村民看到村干部都有怨气,现在亲眼目睹了村干部真正地为村里做实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对干部心里的疙瘩没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汪石张植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