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安徽桐城市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桐城市紧紧围绕加速赶超跨越、建设美好桐城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工作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该市将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数据显示,2013年该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0.9%;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在省包装印刷质检中心基础上建成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跻身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范岗镇成为省制印刷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013年,该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4年一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345家,与去年末306家相比净增39家;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4亿元,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7.93%。
作为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桐城目前形成了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六大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羽绒家纺名城”、“中国输送机名城”、“中国刷业城”、“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温商最具投资潜力地区”、“公众心目中的和谐之城”等称号。
为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桐城市今年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首先在规划引领,提升产业层次方面,该市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启动编制重点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瞄准产业高端技术产品,精细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选定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新兴产业比重。完善省级产业集群镇、国家级产业基地配套功能,加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丹凤科技园、鸿润羽绒家纺工业园、金田塑料工业园、万信光电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
其次,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做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安庆市“121”重点工程、省工业转型升级导向计划项目,着力推进丹凤2号池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雨润生猪屠宰及生物制药、中建材光电玻璃二期等5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优化投资结构,加速引进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力争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民企大集团战略合作项目落地桐城。
在运行调度及工业基础方面,该市提出,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常态化开展工业经济推进月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落实。同时,深入推进规模企业翻番,继续实施安庆市“双百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实现企业梯队式发展。力争规模企业达到36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125亿元以上。
□本报记者 华铭 张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