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人民网:桐城孔城镇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工作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孔城全镇区域面积151.2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社区,人口8万人,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和人口第一大镇。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魅力宜居小镇与全国重点镇。孔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工作,始终把民生工程工作作为惠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民生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实行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领导协作抓。本着“以人为本”理念,严格制定和落实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切实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宜居”增色,为幸福添彩。

  雪中送碳补助类资金及时发放

  镜头回放。2011年12月1日,孔城镇跃进村六十周岁以上老人早早地来到村部,脸上挂着喜悦。9点整,首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发放。领到存折的老人们个个情绪欢畅。刘庄村62岁的村民邹贤明感激地对发放存折给他的镇劳动保障所金来福所长说:“感谢共产党,关照我们农村老年人。”73岁的老人邹贵金手拿存折,一个劲地夸共产党政策好,得民心,让老年人生活有了保障。

  五年来,该镇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类民生工程资金约4200万,平均每年约达800多万。补助类项目名目繁多,分别为五保户供养发放、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发放、农村合作医疗、计生奖扶及精神病药物补助等。补助类民生工程资金的及时发放,如雪中送碳,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缓解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让人民群众共享了发展的成果。

  协调督促工程类项目全部落实

  积极同主管部门联络,加强协调与督促,定期召开协调会;建立镇村、镇直单位联络系统,做到信息反馈、情况及时沟通;加强后续管养工作,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原先我住的老街九甲编泥(泥糊竹篾)房子,阴暗潮湿,在里面活受罪,现在搬进了安置小区,窗明屋亮,老年还享起福来,感谢政府。”这是七十六岁的老街居民姚大年发自肺腑的话。实施民生工程,该镇党委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在位于孔城第一路与孔昌北路之间建设廉租房,专供老街直管公房租赁户租赁使用。廉租房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层高为五层,砖混结构套房,简装修,共240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关心五保老人的生活,让他们颐养天年。该镇党委政府把敬老院的建设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做。敬老院占地面积23.5亩,累计投资800万元,分两期建设完成。敬老院拥有综合楼一栋、住宿楼3栋,可容纳200五保老人居住。院内配置有餐厅、娱乐室、健身房、卫生室、理发室等,每个房间都配备有卫生间、电视、太阳能、电风扇等设施。敬老院成了五保老人感到温暖、社会各界好评的花园式单位。

  近五年来,该镇工程类项目数量众多,实施情况良好。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铺设管网,受益群众约达35000人,约占全镇人口的二分之一。危房修缮、重建,完成约210户,资金达267.7万元。孔城镇光明村五保户汪加富家的居住条件与春上比大变了样。原先有裂缝的土坯屋不见了,立在眼前的是三间崭新宽阔且窗户是铝合金的大瓦屋。汪家富满面笑容地说,是政府危房改造的好项目,造福了像他这样的困难群众。建设生态乡村,修建沼气池310口,既经济又卫生。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综合文化站实行房屋转换,面积达500平米,其中新建多功能厅达200平米,办公楼300平米,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部完成,配置有10台电脑、一套音响、大屏幕电视机及投影仪、DVD控制台。关心留守儿童成长,镇文化站内建设有留守儿童活动室,镇妇联联合孔城中心小学、友缘食品公司共同举办了“爱心飞扬,情暖儿童”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来自全镇各条战线上的20名“爱心妈妈”代表和20名留守儿童牵手结对,小朋友们在爱心妈妈的陪伴下到孔城老街游玩,到镇卫生院进行免费体检,享有了妈妈般的亲情关爱。美好乡村建设共投入资金1100万,进行道路的硬化、村庄的亮化与绿化、池塘的护堰护坡工程、排水沟的修建、文化墙及农民文化广场的建设等,农民群众有了文化的阵地与活动的场所。美丽乡村入画来,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红庙、晴岚、跃进等村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全镇22个村(社区)共有21个村建有规范化的卫生室(其中镇区边的中心社区与镇卫生院合并办公、挂两块牌)与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落户乡村。

  服务民生村居民幸福感提升

  服务民生,积极同主管部门沟通,最大程度解决该镇实际问题,常抓不懈。近五年来,该镇党委、政府践行群众路线,倾听村民呼声,利用“一事一议”修道路、兴水利、促环保、建设文化设施,共落实项目305个,资金达2200万。其中高桥村(今年五月划归龙腾办事处)村部至张庄村民组的道路改道就得益于“一事一议”。该道路属村级主干道,窄,弯道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车辆、行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经过该道路时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发生安全事故。该道路涉及9个村民组,1600受益人口,群众强烈要求改道,多年未解决。该镇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将此条道路改道。改道后的道路视线好,路基宽,达水泥路路基标准,群众多年期盼的愿望实现。“三化”镇区环境。路面硬化率达100%,排污率达97%,绿化覆盖率达47%,供水普及率达97%,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先进镇行列。确立以AAAA级景区的环卫标准和精神风貌要求作为创建目标,投入资金约1200万添置垃圾桶、人力垃圾车、洒水车、清扫车,新建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安装各种路灯,栽植行道树,亮化绿化了镇区环境;在吕蒙路入口处和吴城路出口处放置50余吨文化石各一个;对吕蒙路、龙达路两侧的房屋安装了霓虹灯;投资1500万建设莲花河公园,村居民有了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千年古镇宜商、宜游与宜居,村居民幸福感提升。

  “镇计生办带我们到市中医院体检,还带我们游公园,我们老年人万分高兴。”今年4月18日,70多岁的古井村村民伍先国“晒”自己的幸福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该镇组织全镇27户特扶家庭的39名特扶对象参加免费健康体检,同时还开展保健、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提供用药指导和心理干预。本次体检总费用2万元,全部由镇埋单。镇、村干部还安排专车接送、全程陪同服务计生特扶对象进行身体体检。五年来该镇共帮助华祥等企业进行职工技能培训530人,六批次。帮助村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00人,共11批次。帮扶残疾人就业14例,创业27例。帮助残疾人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36例。对低收入群众进行法律援助68例。计生帮扶累计达320户。科技文化三下乡11场。平安社区建设完成了门牌号编制工作。城镇医保、居民养老保险及新农合均圆满地完成任务。除此外,还做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吴春富)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