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天气晴好,桐城市新渡镇香山村房屋组面积约16亩的西大塘施工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隆隆忙个不停。“西大塘在我的承包范围内,目前完全由我自掏腰包修建。”承包大户金来胜说,目前该镇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方式呈现多样化。“农建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大,单一依赖国家投入难以解决问题。今年我市以多元化投资渠道,引导农民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该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潘家志说。
金神镇孙桥村张兴组面积约20亩的大塘的塘坝坡岸上的护坡青草长势喜人。21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正在安装最后一个排水暗涵。“这口当家塘是我镇的样板工程,由镇政府结合相关项目资金修建。”该镇分管水利的纪委书记章冰说,除当家塘外,今年该镇抓住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将财政补助资金70%以上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我市规定,足额从全市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用于农田水利‘八小’工程建设。”潘家志说,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每个镇(街道)平均10万元的标准落实农田水利工程专项维护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市场化模式,吸收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奖补原则,对各地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办工程给予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桐城市计划完成深挖扩容当家塘2768口,清淤疏浚农村沟河180条,改造中小灌区3.2万亩,改造小型水闸8座,改造小型泵站1186千瓦,完成土石方666万方。截至11月中旬,该市已建设完成当家塘2341口、农村沟河146条、中小灌区2.7万亩、小型水闸6座、小型泵站1008千瓦,累计完成土石575万方。
(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江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