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合肥经济圈横空出世,经济圈如同一张大网,将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紧紧联系在一起。4年来,圈内城市互通互融,在产业、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发展。昨日,桐城市24个项目集中开工、投产,合肥经济圈又添发展新动力。
产业互动共同发展
没有复杂的仪式,没有隆重的场面,在阵阵礼炮声中,丹凤集团年产5万吨电子纱池窑拉丝及1.5亿米覆铜板基布项目正式开工,未来这里生产的产品将源源不断销往长三角、珠三角。
公司董事长徐大治告诉记者,此次即将开工的是二期项目,投产后产品可达国际一流水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电子基础原材料,该项目将填补合肥经济圈在电子原材料生产方面的空白。“国内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只有4家,安徽省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徐大治告诉记者。未来经济圈城市中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企业将从中受惠。
合肥、桐城,作为“圈中”两个重要城市,其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桐城市招商局负责人郝建彬告诉记者,此次集中开工、投产的24个项目中有不少项目就来自合肥企业家的投资,如安徽赐富塑业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镀铝膜CPP生产线项目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同心合力合作共赢
依靠各自产业特色加强圈内互动,合肥和桐城不断碰撞出合作火花。
桐城市经信委负责人洪时仆告诉记者,围绕合肥,立足自身特色,桐城和合肥已经在包装印刷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形成了互补合作的关系。“桐城包装印刷产业基础雄厚,合肥是中国家电之城,桐城的企业可以给合肥家电企业做外包装配套;合肥有江汽,桐城有三四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现在也逐渐形成了合作关系,桐城和合肥在产业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洪时仆告诉记者,下一步,桐城和合肥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外包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深入合作。除在产业上的互动外,合肥作为科教基地也给桐城的企业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撑,洪时仆介绍说,桐城不少企业和合工大、38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实习基地和研发实验室。以合肥为“桥头堡”,桐城的企业也在不断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桐城市已有几十家企业在合肥设立了办事机构。
圈内城市的紧密互动不断加强合肥经济圈的品牌效应,反之经济圈的品牌效应也提升了圈内城市的影响力。郝建彬告诉记者,每年经济圈城市都会举行联合招商,今年9月上旬,合肥市招商局牵头,六安、桐城及霍邱、寿县、舒城等地招商部门联合组团,赴浙江杭州进行招商推介活动,联合招商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使经济圈城市招商更加精准有效。(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