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的企业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凭借着一颗火热的心,将党建的火种播撒在企业中间,他们就是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
陈胜利是当地龙眠山食品公司的一线工人,最近厂子里在忙着赶一批深圳客户的茶油订单,可前不久家里的户口本丢失了,眼看孩子要凭户口本入学报名,一边是厂子里要加班加点,另一边补办户口本的事迫在眉睫,让他分身乏术,焦头烂额。派驻到这家企业的党建指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先报名后补手续,同时替他在公安部门跑补办手续、开证明,终于在开学前给孩子报上了名,并补办了新的户口本。该市的另一家企业龙达集团是个建筑施工型企业,一线工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该企业新建了党建服务站,对长期在外工作的一线工人涉及到个人的行政事项,党建服务站全程为他们提供代理服务,免去了他们来回奔波的烦恼,短短一个月时间,为员工代理服务近十次,受到了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
企业党组织以前在员工眼里,往往就是企业装点门面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观念,让党组织成为工人的“贴心人”、“主心骨”?桐城市在非公企业派驻116名党建指导员工作中,全面推行“企业党支部书记接待”、“走访员工”、“办理反馈”的三项制度,要求企业党组织和党建指导员每周要接待、走访员工,倾听员工困难,排查生产经营问题,听取对党组织和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对党组织提出的问题,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认真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涉及到企业的事项,经收集整理,集中反馈给企业主,真正做到与员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目前,联系员工三项制度在该市224家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企业实行一个月以来,共接待、走访员工1.2万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76件。三项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畅通了非公企业员工民意表达渠道,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载体,也拉近了党组织与员工的距离。
刘东胜 张植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