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老有所依》缘何“依”桐城?-桐城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一石千浪,刚刚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电视剧《老有所依》在我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普通居家百姓乃至市委书记对此剧中出现桐城情景极度关注,甚有热情观众悉心数出了剧情中有130多处出现了桐城市字眼,这看似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实是一个城市对外最佳的宣传推广。

  十分注重提升安庆形象的市委书记虞爱华,在繁忙工作中注意到了这一42集电视剧,也许是一个偶然,他看到了剧中一句台词:“桐城,很美!”既而作出相关批示,这说明虞爱华已深深融入了安庆现实生活之中,勤政不论巨细,热爱才能发现。

  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刚一播出,立即使“桐城”这个江北城市名声不断扩大,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是因为它强烈的社会关注度,二也同它所选的北京、桐城两个典型故事发生地有关。剧中有大量的场景即为桐城实景。《老有所依》为何花落桐城?本报通过电子信箱给该剧导演赵宝刚发去了采访提纲,在还没有得到回复时,又走访了桐城市相关人员,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知名作家洪放接待该剧组并对此剧在桐城拍摄进行具体协调。第一轮热播之中,洪放也接到很多外地和本地人员电话,询问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能在桐城取景,且剧中多次反复地提到“桐城”?该剧与桐城到底有什么关系?是否有背后的秘密?这也正是本报记者的疑问,儒雅质朴的洪放在接受采访时不紧不慢说道:“2012年底,桐城市委宣传部接待了来自北京的该剧外景组的制片人陈先生。在了解了对方的创作意图后,我们很快向桐城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并热情地陪同陈先生到城区和相关镇村实地察看。同时,向对方推介桐城文化,强调作为一个文化传承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体现‘老有所依’,更有针对性。我们承诺剧组到桐城后,我们将给予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对外景场地联系和协调;二是协调相关单位,保证拍摄顺利进行。三是联系物色群众演员,做好力所能及的后勤服务。在一周的实地考察后,陈先生向赵宝刚导演推荐了桐城。这年春节后,我们接到该剧制片主任沈先生电话,告知已正式确定桐城作为该剧的主要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并且给我们寄来了相关剧本,我们欣喜地发现剧本中多次提到了‘桐城’。”

  对于剧情出现养老一些沉重话题,洪放回答说“我们以为:这是普遍现象,非桐城一地所有,作为影视剧本,我们必须尊重其艺术创作,没有加以干涉。”对《老有所依》能选择桐城,虽然外界有不同的猜测,洪放在同剧组人员包括导演赵宝刚的接触中,了解到主要还是因为三点:一是因为桐城重文尚德的悠久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的尊老文化一脉相承。二是桐城是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城市,转型期特征明显,适合于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三是桐城从改革开放以后,向国内外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桐城籍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众多,在内形成了一些留守老人现象,养老问题突出。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剧组在全国各地诸多城市反复对比后,选择了桐城,这不能不说是沾了桐城文化的光,沾了桐城发展的光,沾了桐城人才辈出的光。

  《老有所依》在全国播出时,制片方在片尾打上了感谢桐城市政府的字样,记者问到对此剧的拍摄桐城是否有资金投入时,洪放说:“《老有所依》在桐城拍摄和它对桐城的实景宣传,不存在任何出资做广告行为。我们出的仅仅是服务是沟通,是信任是理解,而我们获得的是宣传是推介。”赵宝刚导演感谢桐城方方面面对拍摄的支持,并且提出今后如果有合适的电视剧,还将来桐城,他将把桐城作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外景地予以考虑。

  “桐城生你养你,是为了让你展翅高飞!”这一生动告白让人记住了桐城,剧中还通过诸多镜头,展现了桐城城市建设与乡村风光。有桐城本地近百位群众演员参与了演出。比较大的演出场面即包括黄梅戏戏迷的廊桥对唱、乡村饭店的亲情、对龙眠河的赞美等,其中该剧第四集和第十八集,更集中了桐城实景,成为近年来桐城对外宣传的又一次亮丽展示。

  据悉,这部戏的女主角刘涛是土生土长桐城人,她在北京上完大学后就如同众多桐城人一样留在北京发展,但是她的家人都是在桐城。她树立的形象是既对子女负责又能赡养老人的这么一个形象。

  因一首经典歌、一部文学影视作品从而将一个城市推广开来已有成功的个案,作为一部社会情感大戏,将桐城与北京相互对应,成为剧中两个主要的故事发生地,这对于桐城来说,是难得的,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宣传和推广机会,其作用之大、意义之深,胜于任何商业广告播出。

  地域文化的鲜活性表现在具有极强的幅射力,从而将一个城市的美誉度提升。《老有所依》电视剧热播,又一次将桐城推向全国,获得广泛的影响力。(吴有为)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