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桐城市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该市紧扣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加强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重点抓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讨论,把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全省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精神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并认真组织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理论教材。充分利用市委党校、镇(街道)业余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采取印发资料、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以党性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纯洁宗旨意识,为基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思想预热。今年以来,全市先后举办科级干部、村干部学习十八大轮训班等主体班次24期,市镇两级党组织组织集体学习620多场次。同时,大力选树先进典型,今年10月份,市委发出号召,在全市深入开展向已故的原范岗镇樟枫村党总支书记宋福应同志学习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典型、弘扬先进,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为找准靶子、对准焦距,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设立网上邮箱等多种方式,对本地区、本系统(行业)、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存在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等进行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市委组织部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点围绕党员群众对活动的期盼、要求、形式、目标等内容,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企业业主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共梳理出6个大项58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基层接访、带案下访、登门探访等时机,深入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地方开展调研,推动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和群体性矛盾的解决。
坚持制度先行,促进作风转变。以“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活动为主线,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立查立改原则,市委出台并实施改进作风的“20条规定”,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廉洁从政等制度,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严厉查处机关党员干部庸、懒、散、奢等行为,全面开展了会议多、文件多、活动多、评比多“四多”问题的治理工作,清退各类会员卡和清理整治公务用车违规行为等工作。同时,开展领导干部“联村联企”活动,要求每位领导干部至少结对联系一个村(社区)、企业,每年到联系点走访不少于4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分别选派25名机关干部、选聘58名大学毕业生到后进村、难点村任职,选派114名党建指导员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要求每名干部帮助村、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
该市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抗旱救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心和大局,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引导党员干部在生产发展一线践行群众路线。7-8月份,在该市遭受百年不遇旱灾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到旱情最严重、最困难的地方,实行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查旱情、暖民心、办实事,与受灾群众携手奋战、共克时艰,有效缓解旱情和灾情。9月份,为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工业经济推进月”活动,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队,集中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全面走访,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全市参加大走访活动的党员干部达到2200余人次,走访企业336家,召开各类座谈会240余场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570余条,推动了24个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全市干群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走街穿巷,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惠及群众。
李卫 张植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