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桐城市金神镇玉嘴村的村民张某在铜陵务工期间,因厂方技术员操作失误,致使张某左手严重受伤残废。事故发生后,厂方仅拿出三千元打发张某回家。张某走投无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找到了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
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了解事件概况后,第一时间邀请镇司法所、劳保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事故单位铜陵市马钢嘉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公司责任人避而不见,工作人员锲而不舍,直接前往马鞍山市马钢总公司交涉,争取与事故单位进行谈判。事故单位态度蛮横,认为张某系临时聘用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与公司无任何关系,只愿意赔偿一万元。双方僵持不下导致受害人张某情绪波动,扬言要采取过激行为报复公司。
眼看事态难以控制,工作人员果断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人先安抚张某的情绪,送其回家由镇、村两级进行困难救助,防止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另一组以司法所、村干部为主体多方搜集证据,通过多次交涉,帮助张某获得工伤事故补偿款、医疗费用等合计七万二千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村民占某向村民组长反映,其养子江某的一间危房连接她的房屋,如不及时维修,危房倒塌将危及她的人身安全。村民组长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立即找到江某要求其维修危房,保障养母人身安全。江某因早年曾与养母发生过矛盾,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阳奉阴违,连续三天外出躲避。
对此工作站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请求镇司法所帮助占某申请法律援助,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同时,工作站安排一间安全住所临时安置老人,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江某得知消息后只得找到村里请求调解处理。工作人员对江某进行严厉批评,并责令其无偿出工维修房屋。考虑到江某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村两委每人捐款两百元用于购买房屋维修材料。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让矛盾纠纷双方均感激涕零,江某此后对养母倾尽孝心。
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是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职能在村级的延伸,是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收集村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群防群治、应对突发事件、开展平安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好平台,它的建立既方便了群众申诉和表达合理诉求,又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站人员与群众进行直接接触,真正了解到村情民意,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上访信息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构筑起基层严密的信息网络,在信息收集和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自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运行以来,玉嘴村无一例群众上访、信访案件发生,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探索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新途径,推进基层信访维稳创新发展。在信访问题处理时效上做到“六个一”: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对接诉求,第一时间搭建平台、协调会办,第一时间转办交办、明确责任,第一时间督查督办、跟踪问效,第一时间包案负责、息诉罢访,第一时间报送信息、反馈情况;在服务群众要求上做到“五个零”:与群众沟通零距离,合理诉求零等待,工作执行零折扣,非访越级零报告,冷漠推诿零容忍;在落实政策,讲究策略时做到“四个不”:政策执行不打折扣,策略运用不“小儿科”,出台规定不悖法规,问题处理不短眼光;在信访工作机制保障做到“三个有”: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机制管事;在社会环境建设上着力“两手抓”:一手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手抓信访秩序环境整治;在和谐桐城建设上落实“一个目标”:两年内全市十五个镇、办事处全部建立起信访接待大厅,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力争80%达到三无镇,努力打造法治桐城、和谐桐城。 (胡艳凌 杨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