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现有1402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建有党组织428个,其中单独组建292个、联合组建136个。“一育两范”就是在尊重企业发展阶段和党建需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联合组建企业抓培育、促孵化;对单独组建企业抓规范、促作用;对基础扎实企业抓示范、促影响。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抓培育、促孵化。研究制定了《关于优化设置和进一步发挥非公企业联合党组织功能的意见》,除条件成熟单独建立党组织外,对境内有个别党员的企业,有党员、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员工30人以上、暂无正式党员的1110家企业,全部通过村企共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企业领建等方式,组建了136个联合党组织。联合党组织第一书记由镇(街道、开发区)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并选派了114名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围绕业主认同、党员发展、骨干培养、单独组建等四项指标,进行联系协调、策划推进、帮扶指导。2013年,共有67家企业成功从联合体分离,单独组建了党组织。
抓规范、促作用。以全市292家单独组建党组织企业为主体,从5个方面予以规范。一是规范组织设置。按照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做到组织体系健全。全面推行企业决策层与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根据相关章程,及时群团组织。2014年截至目前,新建工会组织63个,团组织83个,妇联组织83个。二是规范党员发展。深入推进“公推选优、双向培养”的党员培养发展制度,把业主、生产经营骨干和一线员工作为党员发展的重点,要求“四个至少”,即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型企业的班组,每年要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中型企业的车间,每年要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30人以上的企业,每年要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总数至少不低于职工人数的10%。三是规范阵地场所。深化“五抓五送”活动,几年来,共筹措经费200余万元,专项用于阵地建设,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部实现了“一室六有”。四是规范组织生活。以实现“两个作用”为目标,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立了“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党组织联系员工“三项制度”,扎实开展以“三有两评”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五是规范台帐资料。及时规范地记载和反映党组织运行情况,做到活动留有痕迹,专人记录整理,资料归档入橱。
抓示范、促影响。以培育示范点为目标,市里每年从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和党建基础好的非公企业中遴选出10家左右,进行重点指导,实行压担子培养,促其壮大效应和影响力,发挥好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给荣誉。这些准示范企业一般安排为市级直接联系企业,并安排1名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委员进行联系,帮助解决问题。二是给指导。2013年共安排10万元,对10家准示范企业,进行了党建工作硬件的升级改造,并抽调专人专门辅导,使其“软件”更加“本企化”,更加切合生产经营实际。安徽龙达集团是个流动性的施工企业,我们根据党总支提出的“员工在外较多,一些涉及家庭和个人的行政事项,不懂得办事程序、不知道找哪里办事”的问题,帮助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企业党群服务站,为全体员工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三是给激励。以“双强六好”为标准,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星级党组织”品牌创建活动,按组织凝聚力、党员作用力、发展推动力,制定了15项指标体系,设“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分别列为市、镇(街道、开发区)级示范点。得星情况作为安排业主“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职务的重要条件,在政府采购、项目申报上优先考虑,有效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一育两范”开展以来,全市涌现出了华祥集团的“两抓三融合”、盛运集团的“红色引擎”、鸿润集团的“党群争星”、龙达集团的“全程代理”、紫金鹏集团的“行动口号”等一批叫得响的党建特色品牌,有力地带动和提升了全市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刘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