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中国产经新闻报:桐城靠品牌战略取得市场主动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刚入夏,位于桐城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鸿润集团就隆重举行了“2012年鸿润羽绒家纺秋冬新品发布会”。短短两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慕名而至,成功签单7000余万元。这正是“鸿润”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谁也没法想象,在20年前,安徽鸿润集团只是一家仅2万元资产、4个员工的民营企业。现如今已成长为总资产超过12亿元、年营业收入超18亿元、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羽绒和羽绒制品标准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羽绒和羽绒制品行业标准。在桐城,像鸿润这样由品牌助力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如金光、华祥、盛运、金星、霞珍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桐城的品牌群体,实现品牌经济的扩散效应。

  众所周知,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殊不知,桐城还被称为“安徽的温州”。上世纪80年代,桐城的民营企业就开始萌芽。由于起步早、发展快,再加上商标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的大力实施,使得当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桐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桐城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更是紧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截至5月底,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167.28亿元,同比增长59.5%;印刷、羽绒家纺、机械制造等几大重点行业完成工业产值累计达150.5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90%。

  应该说,桐城市的品牌战略意识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开始,就连续26年把“强化品牌意识”写进该市工业发展“一号文件”。在此基础上,该市深入宣传商标法律知识,对获得国家级商标、名牌的企业给予高额奖励。目前,桐城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6个,是安徽县域中数量最多的。

  此外,桐城还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良性发展局面。工商部门不但对企业商标注册、申报实行全程跟踪“零距离”服务,而且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盘活企业的虚拟资产,将商标无形资产转化成“真金白银”。

  在实现品牌经济扩散效应的同时,桐城也注重通过掌握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取得市场主动权。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全面加速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是桐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目标。

  安徽华祥集团是桐城市一家生产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企业,过去产品门类众多、面面俱到。自2005年起,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结成战略联盟,主攻气缸套、铝活塞、曲轴等少数几个产品。今年3月,华祥又成立了桐城市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该企业年产内燃机配件超过2000万件,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华祥实业、美祥实业、金庆龙机械制造、汽车部件、攀登机械等多家企业,参与起草、制订了行业、地方和国家标准,成为行业内的标杆。2011年,桐城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重点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5项。目前,该市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已占全年销售比例的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本报记者 丁江 通讯员 潘月琴报道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