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坚持稳中求快、好中求超,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1—6月份,该市2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01.9亿元,同比增长5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64亿元,增长28.6%;财政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6.5%。
大项目、强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该市坚定不移地实施“百企翻番”工程,围绕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包装印刷 “老三篇”与硅基新材料、环保节能、先进设备制造和生物食品为代表的“新四军”产业,发挥规模企业的牵动引领作用。上半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有 58个,完成投资 30.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6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7个,完成投资 20.0亿元。玉雕园、恒昌玻璃、古井大酒店、文博园和孔城老街旅游度假项目等续建和今年新开工的重点投资大项目成为该市投资快速增长的关键,支撑了该市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园区建设更是提速猛进。上半年,桐城市经济开发区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占全市亿元项目41%,完成投资11.1亿元。1—6月份,该区共签约新项目14个,实际到位内资11.6亿元,外资80万美元。一批重点大项目如黄梅酒业、白兔湖、意茜瑞等企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另外,汇源、金田、百鑫、盛达等一批老项目也都正在建设或者基本完工,园区企业新老项目出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聚政策、引人才,帮扶企业成长的“利器”。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桐城市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文件,鼓励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截至6月底,该市工业企业技改投入3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8%。大力实施“创新培训”工程,引导本土“世袭制”企业招引职业经理,实行组织、人社和科技部门联动机制,实行引进一个领军式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带动一个新技术产业成长。同时,该市积极为市内企业牵线搭桥,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丹凤集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作,进行“电子级覆铜板”技术研发。恒昌公司依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优势,积极抢占单晶硅、多晶硅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上游产品市场。盛运公司通过委托开发、独占许可等方式,致力引进输送机械和环保机械行业的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逐步形成“以桐城为基地、合肥为跳板、北京为窗口”的跨区域产学研联动格局。
抓平台、促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该市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对市内急需融资的优质企业,组织多家银行与企业开展无缝对接,金融创新纵深推进。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16亿.36元。日前,该市政府又“出手”担保,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庆支行签订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助保金合作协议,在该市首次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该市的金梦源集团等6家企业获准首批助保金贷款共9500万元,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另外,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股权出质登记、动产质押、统借统还贷款等相继推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桐城模式”在全国推介。截止6月底,该市融资担保机构已发展至7家担保公司和5家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潘月琴 罗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