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苏州,重见光明的巴依拉(左)返回新疆前,紧紧握住笪秋香母亲(右)的手,依依不舍。
今年5月11日,27岁的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巴依拉在苏州免费接受了笪秋香的眼角膜移植手术。第二天,当笪秋香的母亲为巴依拉揭开遮挡在眼前的纱布时,重见光明的巴依拉紧紧握住恩人母亲的手说:“是您的女儿给了我光明,从此,我就是您的女儿,就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 ”笪秋香的母亲在巴依拉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女儿的微笑,情不自禁地亲吻巴依拉的额头,泪水潸然……
笪秋香1982年出生于桐城市大关镇缸窑村,为人热心,乐于助人。 1996年笪秋香进入初中。那年,迫于生计,父母均到江苏昆山打工。笪秋香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在小学读书的弟弟,还要照料家中的田地和菜园,但这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压垮,依旧爱校如家,视同学为手足,年年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大姐大”。
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支持弟弟读书,初中毕业后,笪秋香毅然赴昆山学艺。勤劳又能干的她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昆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家理发店,还在昆山市买了一套房子。
生活刚刚有了曙光,不幸却降临到笪秋香的身上。去年,她被查出患有胸腔纤维肉瘤。手术后,胸腔肿瘤又快速增长,压迫到整个左胸腔。接下来,她将面临一次极高风险的手术。笪秋香想到了捐献器官,她认为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移植的器官能延续别人的生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病重的自己回报社会的唯一途径。
今年4月23日上午,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后,笪秋香拨通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病区,笪秋香忍住疼痛,颤抖着手,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下一行纤细的文字:自愿捐献眼角膜。她的爸爸笪文平作为家属,含泪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了字。笪文平哽咽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这是她自己做的选择,我们尊重她的意愿。 ”笪秋香很平静地说道:“签了字,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捐献眼角膜,让有需要的人告别黑暗,重见光明。 ”
5月7日凌晨1点,笪秋香因病情恶化在家中去世。临终前,她多次握住父亲的手,请求父亲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把她的角膜用于家庭贫困的患者,“把我的角膜留给别人继续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女儿走后,笪文平忍着悲痛,拨通了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随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的医生赶至笪秋香的家中,为笪秋香进行了眼角膜摘除手术。
次日,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的医疗团队就带上笪秋香的眼角膜飞往新疆霍尔果斯,将笪秋香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一名失明多年的退伍老兵蒋文峰的眼睛内。 5月11日,另一位患者——新疆伊犁牧民巴依拉在苏州接受了笪秋香的眼角膜移植手术。
哈萨克族姑娘巴依拉今年27岁,家境贫寒,患角膜白斑十几年,干不了针线活,看不清世界。做过眼角膜移植手术后,她重见了光明,说不出有多高兴,向笪秋香父母表达了要做他们女儿的愿望。 5月19日回到新疆后,巴依拉常常在心中感念角膜捐献者笪秋香及其父母。 6月23日端午节这天,巴依拉带着礼品,带着一份感恩的心,从新疆来到昆山市。见到笪秋香的父母时,巴依拉紧紧拉住笪秋香母亲的手,看着她泪流满面,又一次真诚地说:“如果你们不嫌弃,就认下我做女儿吧。 ”
泪眼朦胧中,笪文平和妻子从巴依拉坦诚而明亮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女儿笪秋香,看到了女儿盛满真诚、盛满笑意的大眼睛和女儿的期待,也听出巴依拉的话发自内心,就郑重地朝巴依拉点了点头。这时,笪秋香的母亲和巴依拉再次相拥而泣,又伸出手抹去对方脸上的泪水……
巴依拉回到新疆后,视力恢复得很好,还养了几十只牛羊,并经常打电话问候笪文平夫妇。笪文平夫妇也一直挂念着巴依拉,今年6月30日,听说新疆伊犁发生地震,笪文平夫妇急忙打电话过去,得知巴依拉一家平安后,才放下心来。
如今,笪秋香已入围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主办的7月份“中国好人”候选人,其事迹当选今年5月全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
笪秋香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的眼角膜却圆了万里之外的两位贫困患者重见光明的梦想,让爱心在兄弟民族间传递。本报通讯员 汪世学 本报记者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