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必须以勤为首,做到口勤,脚勤,手勤脑勤,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才能让新闻出新出彩。
2010年3月17日晚,我采写的电视新闻《桐城78岁老太赡养88岁保姆》在《安庆新闻联播》播出,作品清新自然,真挚感人,受到广泛好评。通过“保姆”一稿,我认识到新闻人必须勤于动口,积极主动和人交流,了解事情经过,把握事件的真实,进而挖掘新闻内在的精粹。
新闻事件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新闻人必须迈开脚步,到现场,到事件发生的第一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新闻,而不是足不出户制造新闻。市情系爱心联合会是一个关注贫困孩子的社会公益性团体,从“情系”成立开始,我就对团体的活动进行跟拍。2007年7月的一天,义工们走访唐湾镇汪河村贫困学子,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在崎岖的山路上我和四位义工硬是爬了近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我立即对受助家庭进行采访,完成了一篇走基层的稿件,也扩大了“情系”的辐射率和影响力。
电视新闻是一份对“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职业,要求新闻人必须勤于动手。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从酝酿到制作完成往往要花费十到二十多个小时甚至更多,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套程序下来通常已是深更半夜。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困难多么巨大,我总是冲锋在前,从不言弃。去年十月,桐城市山区黄甲镇发生暴雪灾害,我和同事冒险赶到三新村采访,在飞扬的雪花凛冽的寒风中,采访二个多小时。
勤于思考是合格新闻人的内在的核心要求。只有勤于思考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敏锐的捕捉新闻线索,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年6月份,全国各地地质灾害频发,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我感觉选好角度,做好这方面的稿件是合乎时宜的,随即和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镇黄甲镇进行对接,在他们的配合下,很快就完成采访,第二天中央电视台就以《桐城二十四小时监测地质灾害》为题播出,反响较好。
作为新闻人,脚勤是基本,手勤口勤是关键,而脑勤是根本,只有四者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出“上色”的新闻作品。(桐城市广播电视台 余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