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再也不用“闻锣色变”了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10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桥村移民安置点,远望青山下,只见一排乌青墙体和灰瓦覆盖的二层洋楼已经成型;洋楼旁边的施工现场上,挖土机、混泥土搅拌机等机械不断轰鸣。

  “官桥村多山,有200多户村民住在山里,每逢梅雨季节或暴雨期,都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山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村支部书记叶信春介绍说,蜈蚣组、船形组、老屋组等三个自然组都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2006年,村里给每个小组都配了铜锣,灾害发生时就敲。

  顺着数公里破损的盘山柏油路,越过一座小桥,进山的便全是土路,土路两边长着比成年人还高的杂草。在该村蜈蚣组79岁老人谢少伯家门前,记者停住了脚步。由于是散居,谢少伯家附近其实只有一排房子5户人家。“男做九、女做十”。谢家门前聚集了不少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很热闹。原来20日是谢少伯的79大寿,门前说话的是他的子女们。“1982年我家房子被冲毁过一次,一直到现在还很害怕,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谢少伯说,附近山里经常发生泥石流,晚上只要锣声响起,他就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跑出家门躲到安全的地方。

  “最辛苦的要算村委李先进副主任。”谢少伯说,多少年来,每当下大雨的时侯李主任总会住在山里蹲点,挨家挨户的上门提醒。在谢少伯家低矮的土砖屋的里屋墙上,记者看到挂着一面铜锣,旁边还有棒槌。“铜锣是泥石流来时的警报器。”他说,这是2006年村里发的,此外,每逢大雨,村委会就会给山里有电话的人家打电话,电话通了就汇报安全情况,电话不通,他们就会前来救援。

  “我家运气一直都不错,这些年房屋周围的山里都没发生过大规模的泥石流。”谢少伯说,有些人家因为泥石流毁了家园导致妻离子散,真希望大家早点搬出山里,早点丢掉这个铜锣。

  49岁的叶顺林是该村蜈蚣组人,原来住在山里,2008年泥石流毁了房屋,他被迫走出深山。“大约晚上8点,屋外突然锣声喧天,然后就听见有人喊叫,于是我带着老婆孩子一个箭步冲出了家门,不一会,房子就被冲塌了。”虽4年过去了,但他还是显得心有余悸。“房子毁了无家可归,我把孩子托给了父母,自己远去非洲做建筑。今年回来,看到村里正在建设移民安置房,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再也不走了。”叶顺林说,今年底就可以住进新房。

  近年来,该村争取到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和有关扶贫项目资金,积极发动山里村民迁出深山,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程的建设。目前,第一批移民安置房已经完成封顶,受泥石流影响最严重的蜈蚣组、船形组、老屋组三组共42户村民年底便可住进新房;第二批51户移民安置房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明年底完工。“我们计划用3到4年时间,逐步把山里的200户村民全部迁到交通便捷的移民安置区,到时乡亲们再也不用‘闻锣色变’了。”叶信春说。

  见习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陈俊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