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记者到桐城市新渡镇香山村文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黑猪养殖基地采访,只见基地内山泉、稻田、鱼塘、藕塘、玉米丛等相映成趣。
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沼气储蓄罐,所有生猪粪便及其它杂物所产生的沼气都储蓄在该罐内。储蓄罐不远处有4口60立方米和1口350立方米容量的沼气池。各圈舍通过地底管道都与沼气池相连,沼气池与各水田、鱼塘和藕塘之间也由地底管道连接。沼液由管道直接排到水田、鱼塘、藕塘里,作为肥料。
除养猪外,基地还有300亩稻田、100亩菜地、100亩鱼塘、50亩藕塘、10亩水上空心菜塘。另外,基地附近还有存量36000只的养鸡场。基地技术员严状说,“因为有沼液灌溉,每年所有农作物农药与化肥方面的开销基地一年起码要节约30万元。基地内所有照明和烧饭都是使用沼气,它实现了生态循环。”
将近12时,记者来到该市青草镇沙埔村山坂村民组村民伍炳根家。伍炳根把记者拉到他家的沼气池边观看,只见沼气池早已被水泥盖密封,沼气管道从池内直通厨房。伍炳根说,因为干净、便捷、省钱,他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使用了沼气。
农村沼气建设是近年来省市确定的民生工程,2012年,桐城市共建设沼气池800口,今年建设任务是300口,且建设乡村服务网点20处。截至6月30日,该市农村沼气建设开工率100%,已建成270口,完成总任务90%,服务网点稳步推进。预计8月份前全年建设任务将全部完成。
“但是随着农村养殖减少、外出打工增多,我市沼气建设整体使用率不高。”黄根生说,近年来,随着集中养殖模式不断壮大,各养殖场要求解决污染、建设沼气的呼声很高,但国家在此方面支持不明显,建议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在沼气建设上多向养殖小区和联户倾斜。
(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潘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