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乡间那片丰收田-桐城新闻网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高产创建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大举措,是科技增粮、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桐城市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探索万亩示范片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扶持高产创建主体,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推进高产创建长效机制建立。

  田间地头,有李斌的身影,育秧工厂,洪海涛可以电话咨询农业技术,水稻田里,方青有了合适的除草方式,汪南苗也不为田间杂草而烦恼了。通过专家包片,工作组包村,蹲点人员包户,任务到户,责任到人。每个蹲点人员在示范区设立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点,定点定期观测,及时会商“三情”,发布信息。建立田间档案,对每块田面积、前茬、土壤肥力、栽培管理过程等一一做了记录,从播种到大田管理,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人直接进行现场指导,做到了整个生育期不离人,每项技术不落空。

  方青介绍,这里离农技站12多里地,他自己和农技站工作人员都互相跑。最近的问题是部分田块的杂草难除,农技站专家说,近日雨水多,因天气而无法使用除草剂,雨水影响除草剂效果,阴雨也耽误用药时间。

  大小农户都有指导

  7月5日上午,天气晴朗。在桐城市青草镇永庭村一家粮食种植基地的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播种车间外,停着2台插秧机,1台行耕机,技术员洪海涛正在忙活着。在这间600平米的播种车间内,停放着几辆板车,十多辆手推车,靠里墙还堆着2米多高的育秧模具,还有一些育秧工具,几名工人正在讨论着什么。

  洪海涛说,种植基地有4800多亩,有水稻和小麦,分布在青草和范岗,现在育秧面积有1万多平米,现在育秧基本结束了。种子在模具中发芽后,再通过插秧机定植到水田里。作为技术人员,也和当地农技站人员保持联系。

  离播种车间不远,有10多个分布在几处的大棚,长约50米,宽约4米,里面分布着7列生长在模具中的水稻秧苗,秧苗已长到两三厘米高。

  生产负责人方青负责范岗镇樟枫村的2000亩水稻,据他介绍,现在的情况就是插秧进入扫尾阶段,现在是后期管理阶段,主要工作是除草、施肥等。他和农技站人员三两天就要联系一次,关于插秧、管理、施肥等内容。这里离农技站12多里地,他自己和农技站工作人员都互相跑。最近的问题是部分田块的杂草难除,农技站专家说,近日雨水多,因天气而无法使用除草剂,雨水影响除草剂效果,阴雨也耽误用药时间。这个问题正在处理中,各个地块的杂草不一样,分布也不一样,但农技站专家在咨询后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汪南苗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植水稻,相对种植规模较小,没有专门的技术员。他说,现在栽插苗已封行,直插苗正在施肥,第一次肥已经施好,要打除草剂了。汪南苗乐呵呵地说:“都是由农技站专家给我指导用药时间,我一切都听农技站的,农忙时自己没有时间,有问题就找农技站,跟专家常联系,他们也常到农田里来看看实际情况。”

  汪南苗家大门前的手扶拖拉机上放着些农药用具。

  叶斌说,对农户的帮助服务,有很多细节不能疏忽。现在种植大户多,面积大,杀虫、施肥都不是固定的,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方法。一片田跑一次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农户一天都跑不完。大片农田相比小片农田,问题复杂得多,各个田块不一样,管理都有差别。

  农技站的“老”专家

  叶斌是青草镇农技站副站长,今年47岁的他,在农技站却已经工作了近30年。他的办公室装饰简单,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书柜里摆着些农业书籍杂志,墙上贴着棉花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水稻田间常见杂草图谱以及各种工作制度等。在一张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包保服务一览表上可以看到,叶斌的固定服务对象有10户。

  叶斌1986年毕业来到这个农技站工作,由于需要经常和农户打交道,当地不少农户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今年他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工厂化育秧、双季稻高产创建还有对农业种植户的帮助服务。他说,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关系很大,因自然条件的变动而产生的变动也很大。整个青草镇大约有7万亩水稻,水稻种植面积在桐城市靠前,沿大沙河是砂壤,还有丘陵地区,所以总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他和固定服务对象以及非固定服务对象的其他农户都长年保持联系,农户来农技站或者电话联系,平均一天有三四人来农技站,他的手机也都保持开机状态,他也会到农户的田间去现场解决问题,几乎天天都要下田,每天最少跑两三户。常去田间地头,也难免会有意外。五六年前的一个傍晚,六七点钟,天黑了,接到农户的电话,他马上骑摩托车往田里赶,在一条小路上,连人带车摔到了田里。

  叶斌说,对农户的帮助服务,有很多细节不能疏忽。现在种植大户多,面积大,杀虫、施肥都不是固定的,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方法。一片田跑一次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农户一天都跑不完。大片农田相比小片农田,问题复杂得多,各个田块不一样,管理都有差别。寻求帮助的农户多,工作量也大,没有特殊情况,基本没有休息日,每年4-10月份农忙时他也会很忙。“对农户的用药指导主要是品种和时间,一位农户汪南苗的田里因为除草用药迟,错过了时间,30多亩田里长满千金子、稗子、阔叶草等杂草,田里几乎看不到稻子,昨天下午开始用药了。”叶斌说。

  指导工作之余,他还做些农业试验,正在做的就是育秧基质试验,研究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面对一些问题,还常常要翻阅书籍,上网搜索资料,平时还与其他农技站保持联系,时常交流。

  通过专家包片,工作组包村,蹲点人员包户,任务到户,责任到人。每个蹲点人员在示范区设立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点,定点定期观测,及时会商“三情”,发布信息。建立田间档案,对每块田面积、前茬、土壤肥力、栽培管理过程等一一做了记录。

  高产创建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大举措,是科技增粮、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桐城市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探索万亩示范片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扶持高产创建主体,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推进高产创建长效机制建立。

  记者在桐城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高产创建方面,根据生产实际和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经专家论证确定示范区单季稻品种和双季稻早、晚稻品种。为提高秧苗素质,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面推广工厂化育秧,推广机插秧技术。推广强化超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旱育秧等技术,推广节水栽培、保优栽培和抗灾避灾等技术。做好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人畜、生态环境和稻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指导卡全部入户。实行节水灌溉,达到以水调肥的目的。

  桐城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冯骏说,为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将各项技术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在农业服务中扶持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全程农事管理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利用现有设施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示范片内农民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通过专家包片,工作组包村,蹲点人员包户,任务到户,责任到人。每个蹲点人员在示范区设立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点,定点定期观测,及时会商“三情”,发布信息。建立田间档案,对每块田面积、前茬、土壤肥力、栽培管理过程等一一做了记录,从播种到大田管理,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人直接进行现场指导,做到了整个生育期不离人,每项技术不落空。

  去年开展了“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187名基层农技人员每人联系10个农户,建立1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指导1个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发展,主推38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9项技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构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市、镇、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记者罗少坤通讯员 朱顺 陈俊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