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围绕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高擎质量兴市大旗,大力推进商标战略,以品牌经济引领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桐城”的发展之路。自2003年制定实施《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以来,该市已成功培育出中国驰名商标5个,占全省现有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居全省县(市)首位。品牌经济效应也不断放大,2010年,该市拥有市级以上名牌、商标品牌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达80亿元以上、出口交货值近10亿元、上缴税收3.6亿元,分别占该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出口总量的90%和税收总量的60%以上。
商标战略催生品牌绽放
“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以后,我们的订单就逐年增长,今年1-4月份,公司海关统计出口实绩同比增长了21%,国内市场也同比翻番!”谈到品牌的作用,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吉国感慨颇多。
金光集团依靠“金光”的品牌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内燃机凸轮轴、曲轴气门生产企业,多年稳居全国市场份额40%以上。华祥集团依托“白兔湖”品牌,成功将产品拓展到越南、巴西等10多个国家。霞珍集团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以后,国内市场迅速升温,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5%以上。
桐城市一大批企业经营者对名牌、商标的品牌效应认识较深。去年初,“盛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以后,6月份,盛运股份就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安庆市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如今,盛运集团的品牌推广费也由2008年的4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80多万元。
截止目前,桐城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达1622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政策扶持培育品牌沃土
近年来,桐城市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把“质量兴市”和实施商标战略提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高度。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区域公共检测平台,在安徽省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投资4500万元筹建国家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心,土建工程将于6月底开工。
该市还通过扶持优势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推进实施“品牌兴市”战略。该市每年都把“强化品牌意识”写进市里的“1号文件”,要求争创3至5个省级和国家级品牌,在省、安庆市奖励的基础上,另给予10万元奖励。近三年来,该市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商标知识培训班7次,参训人员达1200多人。
政府的有力扶持、品牌战略的不断实施,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鸿润”、“霞珍”品牌效应的带动下,桐城的羽绒家纺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已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从事辅料、包装、印刷、商标直至鹅鸭养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该市羽绒家纺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达24.2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
自主创新挖掘品牌价值
桐城市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在全省率先尝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商标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真金白银”,为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2009年,该市华祥实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以其商标专用权质押,从桐城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桐城支行等金融机构共获得贷款2.029亿元。去年,安徽鸿润集团凭“鸿润”牌商标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了1.3亿元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近两年来,该市已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21件次,帮助企业实现贷款4.238亿元。
(通讯员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