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桐城市积极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迅速行动,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推进“四个安庆”建设。该市紧扣“在安庆当龙头,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创品牌”的目标,努力把桐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合安之间节点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该市按照“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产业提速”的要求,坚持“承接改造、内涵提升、拓展延伸、品牌推动”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包装印刷“老三篇”的提升工作,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以硅基新材料、环保节能、先进设备制造和生物食品为代表的“新四军”产业的快速推进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的金字招牌效应,结合该市产业实际,挖掘人脉资源优势,加大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对接力度。坚持与合肥经济圈各市互动互融,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对接,积极推进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岳武高速桐城段等重大工程立项建设。
该市突出发展主导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主导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扶持以丹凤全电子纱池窑、中建材恒昌光电玻璃产业园等新兴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倾力打造50亿元乃至1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主抓65个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突出抓好中建材恒昌光电玻璃、盛运科技垃圾焚烧发电等亿元以上新上和续建的重大项目,促其顺利开工建设。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桐城市严格控制老城区开发,使老城区逐步转向以休闲、旅游、文体和商业为主,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功能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城市个性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东部新城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以交通枢纽、教育学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一年拉开主城框架,三年建成新区中心,五年完善城市功能,八年建成东部新城”的总体目标。加快东部新城南区家纺服装产业园、北区机械电子产业园、东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工业、商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南部新城作为城市副中心,以双新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新渡镇级市为突破口,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该市按照“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凸显古城古韵。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和综合配套建设,打造一批与桐城文化博物馆、六尺巷、宰相府、古街古巷及其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相配套的商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设施,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环境,更加凸显独具魅力的“山水文都”形象。注重城市生态性与文化性有机结合,见缝插绿,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市”和国家级森林城市。
该市完善“文都讲坛”建设,加速推进严凤英大剧院、桐城院线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城市历史遗存的形态、反映的文化神态和现代经营业态的“三态融合”,把桐城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包装印刷、佛光铜艺、玉雕文化、旅游开发等产业,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积极打响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六尺巷、孔城老街等文化旅游品牌,使桐城真正成为合肥经济圈内“活力文都、休闲天堂”。
(通讯员陈俊 彭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