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徽日报:探寻“难点村”治理路径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难点村”难在哪? “难点村”治理又难在哪?9月1日至3日,记者深入桐城市的3个“难点村”,走进田间地头采访党员群众和农村基层工作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

  行政村是最基层的治理单位,是党建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所在。近年来,我省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但不容回避的是,少数“难点村”治理仍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攻坚点。

  今年8月,桐城市对历时3年的“难点村”治理进行全面考核,全市17个“难点村”14个合格、1个仍在继续治理、2个达到优良。9月1日至3日,记者在“班子建设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治安落后”3类“难点村”中各选择一个村蹲点调查,探寻“难点村”的治理启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一个坚强有力、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村级党组织,是“难点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经验

  “没有团结共事的班子,什么发展都谈不上! ”9月1日,参加考核4个“难点村”后,桐城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张文权得出这个掷地有声的结论。

  “这一任村班子干得好,今年换届时他们都高票当选。 ”吕亭镇陡岗村66岁的胡玉林老人见到记者把这句话连说几遍。2009年前,陡岗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各项工作落后,被市镇两级列为“难点村”。村第一书记祖国为到任后,带领新班子深入群众听民意,对比研究找差距,建章立制定规则,以党建促发展,积极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努力解决各项民生问题,迅速赢得民心。

  “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不能靠单打独斗。 ”陡岗村新班子把“吸引能人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当作一件大事,两年吸引3名外出打工能人回村创办养鸡、养鸭和养猪场。9月2日,记者来到彭慧夫妇俩创办的养鸡场,看到近万只土鸡漫山放养,这个原生态的养鸡场年销售额已达300多万元。从养鸡、养鸭、养猪到服装加工,除到外地打工的青壮年,在家留守的村民大都就近在本村人办的企业里找到工作,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

  “在我们这个贫困村,尤其需要建设坚强的基层组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唐湾镇大塘村地处桐城海拔最高地区,山多且高、地少且贫,交通不便,是个经济发展滞后的“难点村”。从市里下派来的村第一书记江存琼与新班子一道,大力加强村级党建,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种植养殖业和理鬃加工业两个党支部,在“双培双带”中发展6名积极分子入党,在“党员承诺”中凝聚群众的力量。

  “高山地区发展经济就要因地制宜。 ”茶叶生产是大塘村的传统产业,但由于分散种植、各自加工,茶叶质量低,价格上不去。 “难点村”治理中,村里购置新的茶叶生产机器,提高村办茶厂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此同时,在党员示范带领下,村集体和农户把茶园扩大到1000亩。今年,仅茶叶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经济创利润20多万元。 “力争年内消化过去多年积累的村级债务。 ”江存琼充满信心。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千方百计为农民解难事,集中力量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真正在发展中得到实惠,是“难点村”治理的关键所在

  陡岗村过去交通基础设施一路领先,其他村修建砂石路时,陡岗村就建设了柏油路。但由于前届村两委班子不思进取,不办实事,柏油路严重损坏也没有得到修理,村民怨声载道。 2009年,祖国为带领新班子分头行动,迅速筹集200多万元,维修老路的同时,今年6月又建成一条水泥路,村民们又一次喜滋滋地踏上了康庄大道。

  “新建村部要专门设置老人活动室,这是我们老人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胡玉林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乐开了花。记者在村里看到,投资80多万元的新村部和村卫生室正在紧张施工中。两年中,陡岗村自来水管网覆盖到全部村民组,开通率已达50%,一半村民告别井水喝上清洁的自来水。

  大塘村村民叶风琴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今年孩子考上大学需要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9月2日上午,记者到大塘村采访时,一走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村文书华国临一边为她开写证明,一边回答记者说“下午我到镇上民政办就能帮她办好所有手续。 ”一会儿,村民华开发来到全程代理室,从代办人、村支书叶树全手里领到孙子的独生子女证,高兴地连声道谢。从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独生子女证办理,到低保申请、新农合报销,凡是群众需要办的事项,大塘村两委都能为村民全程代理。

  “难点村”治理以来,大塘村为民办实事已完成五大民生工程:投资40多万元修建3条柏油路,投资10万元修建一座大桥,投资10万元完成村小学改扩建工程,投资18万元建成村卫生室,投资2万元接通两个饮水点。“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展开村办茶厂保鲜冷库、中心村庄建设。 ”江存琼说。

  两年前,青草镇徐漕村信访上访不断,村支书村主任被免职。新班子做大村办砂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多万元后,把解民忧、办实事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争取资金20多万元建成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和群众健身场所;光缆铺到全村,户户农家用上互联网;不花村民一分钱,村集体经济投入40多万元,改造全村供电线路,新线路接到户、新电表装到家;村集体经济全额支付村民医疗保险费用;五保户、困难户、考大学、服兵役,每年村里给补贴。不仅如此,近两年春节,村两委给每位村民发放几百元过节费,村民称赞道:“历史头一遭,人人领红包,家家喜洋洋,人人乐陶陶! ”

  “长效靠制度,持续靠创新。 ”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新班子建设,建立科学考核体系,是防止“难点村”反弹和出现新“难点村”的治本之策

  9月3日,记者在徐漕村采访时,村第一书记杨勇说到的一件小事,折射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性。

  去年4月,村里供电线路改造剩余一段电线,村两委同意一村民支付800多元钱把电线买走了。后来有的村民提出不同意见,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以原价1400多元把这段电线卖给那位村民。“这件事事先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议事会,但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我们只好补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过去是‘村里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现在是‘与群众相关的事都要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不容易,坚持做到更不易。 ”杨勇十分感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必须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班子建设又必须不断创新。 ”“难点村”治理考核组成员、桐城市委组织部农组办主任包遵陆参加4个“难点村”考核后深有体会:“难点村”治理,既要“输血”下派机关干部,更要“造血”培育本土干部。

  两年来,桐城市已选派17名机关优秀干部到“难点村”任第一书记,从返乡大学生、企业经管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任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成员16人。范岗镇新西村去年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邱维,通过一年在村任职锻炼,在刚结束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成为桐城市年龄最轻、学历最高的村委会主任。

  “异地任职有利于放开手脚、更加公正地开展工作。 ”7月28日,金神镇杨塘村村民王玉林在邻村塘桥村当选村党总支书记。针对本村难以选拔优秀村干部的现状,近年来桐城市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创新实行异地交换任职,目前已有8人跨村任职。

  “难点村”治理考核二组组长刘春生参加4个“难点村”考核后为之欣喜: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异地村官的到来,为“难点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创新思维,只要他们融入到广大农民中去,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改进村干部考核和“难点村”考核管理,是治理“难点村”的制度保障。目前,桐城市已探索建立包括基层党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村干部量化考核体系,建立起包括市镇村三级联动、前期分析预警、选优配强班子、集中攻坚、责任追究、成效巩固等6项机制、17项指标的“难点村”治理量化考核体系。多年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桐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新宇坦言: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还会出现新的“难点村”,“难点村”治理是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曹显钰)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