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桐城巧借外力发展新兴产业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市积极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促进科技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借智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

  桐城市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促成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12家产学研基地,与省内外有关高校专家建立了产学研专家库,形成了“实验室—基地—产业园”开发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桐城市获得50多项省级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技术储备明显增强,新产品不断涌现。

  借梯登高构建人才高地

  桐城市注重把人才工作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要环节,设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津贴制度,加大各类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2010年该市引进专门科技创新人才达50名。该市建有融资担保、人才交流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15家,桐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该市争取上级科技部门大力支持,省科技厅连续9届下派干部挂任该市科技副市长,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资源支撑。该市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奖励大会,大力表彰奖励各类人才,对申报专利给予经费资助,切实让创新得到最高荣誉、让科技得到最高尊重、让人才得到最高地位,形成了以环境促创新的良好氛围。

  借势发展打造优势产业

  桐城市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注重引进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产品档次比较高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努力形成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推动包装印刷产业发展上,该市定期举办全国性行业设备、材料展销暨技术交流会,展示推介国内外最新设备和技术,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技术、装备和人才,推动了整个行业技术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桐城市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80年代塑料、卫生制品,到90年代涂塑窗纱、汽车配件、羽绒制品,再到新世纪以来的环保设备、新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全市新兴产业中重点企业达到37家,节能环保企业7家、新材料企业5家、新能源企业4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达5.25亿元。

  借力起飞培育重点企业

  桐城市积极调整科技管理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科技创新项目,及时将抓一般技术项目转变到抓高科技项目上来,使一批民营企业在新起点上实现“二次腾飞”。近三年,桐城市实施科技创新项目86项,其中省级以上42项,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5项,开发新产品54项,58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通讯员 彭旵生)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