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俏夕阳”和它的追星族们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我早就来了,在前面找个位子看的清楚些。从正月初二开始,我天天来,就是等着看戏哦。”今年81岁的彭翠华老人,说起看戏,眼睛就笑眯成了缝。从小就喜欢黄梅戏的她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二开始,市里组织的新春戏迷大联欢活动就拉开了帷幕,到正月十五的十四天时间里,滨河新区戏迷俱乐部、沿河社区戏迷俱乐部、添点乐戏迷俱乐部、胜利社区俏夕阳剧社、建设社区夕阳红俱乐部、城郊社区群艺剧社、桥西戏迷俱乐部、文化馆戏迷教室等8个戏迷自己组织起来的黄梅戏剧社,将轮番上阵,为群众送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今天是第四场,可让我看过瘾了,好久没这么开心、热闹过了!”老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乘着时间还早,记者来到被临时用作后台的房间,见到了正在精心做着演出前准备工作的胜利社区“俏夕阳”剧社的社员们。化妆、对词、吊嗓子、换戏服、练站位、调乐器……这些平均年龄都在六十五岁以上、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老人们,一招一式所透露出的精气神,一点都不输于专业演员。唱练做打,样样都是那么一丝不苟,那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让记者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胜利社居委的张耘书记告诉记者,按照演出的排列顺序,正月初八是社区“俏夕阳”剧社登台表演的日子。虽然成立两年多来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演出,让社员们都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是今天下午的这次新春戏迷大联欢专场演出,老人们显得格外重视。“从节目的编排到舞美、配乐,从戏服的搭配到化妆、站位,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考虑到了,力求尽善尽美吧!”社长吴斌笑着说,从接到通知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准备,就是为了能够在今天把最好的表演,回报一直关心、支持他们的广大戏迷。

  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时针指向了2:00,演出正式拉开了帷幕。“下面请欣赏黄梅小戏《礼让》……”报幕声刚落,戏迷们期盼的掌声便潮水般得响起,早已准备就绪的“俏夕阳”剧社的演员们,抖擞着精神走上了台前……

  自编自导的节目,通俗易懂的台词,优美动听的唱腔,再加上精湛专业的表演,让74岁的陈垠河大爷一直笑着合不拢嘴。“这节目好看,我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唱的我都听得懂,演的也都是我们老百姓身边的事,我就喜欢看。”陈大爷告诉记者,他是赶了十几里路来这儿听戏的,这种把传统黄梅戏和现实生活巧妙结合,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出来,更能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俏夕阳’剧社的这些老年人真不容易,他们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前提下,发挥余热去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旁的市民詹先生也接过话题说,桐城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要继承和发扬黄梅戏传统艺术,就应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在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倡导他们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不知不觉中,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小剧场里始终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当“俏夕阳”全体演员共同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女婚男嫁倡新风》接近尾声时,在场的观众全体起立,再次用热情的掌声,向这些老人们的精彩演出表达敬意。依依不舍的戏迷们走出剧院还在不停地谈论着,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像这样得到大家普遍欢迎的的“文化惠民”活动,一定会继续下去,花开不败。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