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日报:双轮驱动 跨越发展—访桐城市市长吴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为大力推进安庆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大业,营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良好舆论氛围,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县(市)区书记局长访谈录”专栏,报道我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近年来,桐城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统筹发展、创新推动战略,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在结构调整中得到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财政收入1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

  “为实现‘在安庆当龙头,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创品牌’这个目标,我们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人文兴市、城乡统筹、创新推动四大战略,充分发挥好桐城的先天潜质和后天优势,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桐城市市长吴三九开门见山地说。

  吴三九说,桐城按照“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产业提速”的要求,突出抓好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包装印刷“老三篇”的提升工作,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举措,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调整占地多、效益低的产业,严禁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落户,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吴三九介绍,要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桐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桐城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商标专用质押权贷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桐城市规模企业达297家,私营企业15000余家,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11家,私营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吴三九介绍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四点经验:一是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优化升级。二是强化项目建设,加速转型步伐。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壮大企业规模。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建好服务平台。吴三九表示,桐城市成为合肥经济圈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立足桐城的优势产业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经济圈,在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实施“2315”工程,打造2个百亿产业,培育3个10亿元企业,推进1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5个工业服务平台,力争规模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吴三九说,桐城自古有“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的盛誉,文化是桐城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资源。如何让“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文化资产?一是创新文化发展理念。通过以市场为主体,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之路,将城市遗留的形态、反应文化的神态和现代经营的业态“三态融合”。二是打造文化品牌,重大文化项目带动。通过强化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营销,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围绕文化品牌,形成有影响力、有牵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三是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相对接。严格控制老城区开发,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功能清晰。老城提质、新城扩容。始终把桐城文化及文脉的传承延续作为主线,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城市布局、城市景观都将在存续的桐城文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桐城风格、桐城特色,实现了文化与城市的互融互动。

  吴三九说,2012年是桐城抢抓合肥经济圈和皖江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之年。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宜居城市美誉度;着力深化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进三产多元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吴三九表示: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决策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