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徽广播网:安徽省小微型企业发展调查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安徽广播网消息(记者:孔正茂、潘月琴)最近,我们节目连续报道了我省小微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2月1号,记者通过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桐城市的走访发现,除了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帮扶小微企业,企业自身如何创新发展思路,应对市场挑战,可能更为重要。

  11月中旬,桐城市新渡镇安徽志诚集团董事长朱锋明刚刚从浙江大学学习回来。桐城市组织境内企业家的这次集中培训,让朱峰明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要寻求自身的突破,才可能冲出困境,不断壮大。

  其实,朱峰明在今年也同样遭遇到生产原料、用工和融资成本增加的一系列问题。他的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塑料编织袋、包装袋,相比较去年,今年的原材料成本相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元。而企业的工人有120多个,工资的增加和工伤保险的购买,使用工成本也由原来的200万涨到了270万。朱锋明说,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未来用工成本的继续增加,企业负担会更重。

  朱锋明还算了一笔账,除了生产成本,企业生产各环节所需的融资总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在银行贷款了2000万,随着利率的增加,今年的融资成本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万元。仅前面提到的三项总成本就比去年增加了230万。这种压力,使得朱锋明所在的新渡镇不少同行业企业都在艰难度日。为了缓解成本增加带来的资金压力,朱锋明在管理、生产技术等环节的革新入手,精简成本。同时,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寻求新的发展门路,实现转型。

  采访中,安徽志诚集团董事长朱锋明感慨地说,对于困境中的小微型企业来说,通过创新,实现企业升级很关键,而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发展观念上的创新更为重要。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桐城市的塑料加工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包括机械制造在内的六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小加工作坊的比例达到75%。由于今年订单量的减少,同行业已经形成了相互压价竞争的内耗局面。朱锋明认为,行业规模化发展迫在眉睫。

  记者从桐城市经信委了解到,桐城市小微型企业数量众多,年产值2000万元、规模以下的企业共有4000家左右,占总企业数的比例接近95%。今年,绝大多数企业都遭遇到了生产原料价格、用工成本、融资成本都上涨的“三高”困难。但像朱锋明一样,带着企业走出新路,成功突围的并不在少数。

  在桐城市经济开发区内,桐城市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泽玉坦言,相比较去年,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了30%,用工成本上涨了70%。不过,对于如今小微型企业普遍遇到的资金不足困难,戴泽玉心里却非常有底。他的企业银行贷款额与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28%,企业业绩良好。他说,这一切都源于企业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具备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积极创新,产品不断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裹足不前,只会蒙头苦干必将被市场所淘汰,采访中,戴泽玉这样说。这几年,无论是政府组织的企业家集中培训,还是自费参加的培训机会,戴泽玉从来都没有浪费过。他认为,今天的小微型企业,可能就是未来的大中型企业,但不断壮大的前提,必然就是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营销方式上的不断创新。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企业创新求变,努力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政府如何通过制定灵活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境内小微型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样重要。

  安徽志诚集团董事长朱锋明告诉记者,由于固定资产有限,新产品生产所需资金曾经一度不足。但是,当地政府注资一亿成立的桐城银桥担保公司,为他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帮助企业解决了短期内的资金不足问题。

  据了解,桐城市共有五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其中,有四家今年刚刚成立。而规模最大的是桐城市银桥担保公司,注册资产两个亿,政府投资额占50%。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是希望能够为企业解决融资难。桐城市经信委副主任胡旭腾表示,虽然不需要担保物,但政府投资成立的担保公司对所帮扶的企业也有个筛选的过程,希望通过落实帮扶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除此之外,从2001年开始,桐城市不断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尤其是今年,桐城市和境内的金融机构协商,在全省首创商标担保,同时,正在尝试专利担保,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品牌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朝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的创新需要人才,小微型企业更是如此。除了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桐城市对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格外青睐。桐城市新渡镇分管小微企业发展的常务副镇长石烽告诉记者,桐城市传统产业——塑料加工业主要集中在他们镇,在境内企业家呼吁规模化发展的同时,镇政府也开始了这方面的计划实施。而对于镇政府来说,创新型人才是他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

  而在多年成功组织境内企业家外出培训后,今年的11月9号到15号,桐城市再次组织30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浙江大学进行培训。而这次培训也被企业家形象的比喻成“自救之旅”。桐城市经信委副主任胡旭腾说,虽然花了不少钱,但组织企业家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家在风云变换的经济形势下,找准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企业的创新求变,政府的积极作为,带来的是工业经济稳健的发展。记者从桐城市经信委了解到,虽然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大,这个市仍将实现四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全年工业产值可达280亿元,增幅4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4亿元,增幅2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增长30%。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实现离不开人才,这句话,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的积极求变,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两者缺一不可。而这一点,对我省各地小微型企业如何在困境中成功突围值得借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