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大力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建设,着力把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系服务党员的“四大平台”。
服务流动党员平台
桐城市坚持把联系和服务流动党员作为党员服务中心重要功能,在中心专设流动党员服务窗口,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少数“隐性党员”、“口袋党员”等现象,通过调查走访和排查,先后查找出“隐性党员”、“口袋党员”党员360多名,有效解决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问题。
救助困难党员平台
各党员服务中心坚持把帮扶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纳入日常服务之中,用亲情化帮扶关爱党员、凝聚群众。党员服务中心每半年对困难党员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和摸底,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库,全面掌握困难党员的家庭情况、致困原因等信息。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建立不同规模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切实帮助困难党员缓解贫困、自主创业,先后帮助620余名下岗失业党员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
交流社情民意平台
该市在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党代表联系室、设定党代表接待日,为党员群众反映诉求搭建了新的载体,为党代表收集社情民意开辟了新的渠道。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接待室,变党员群众上访为党员领导干部下访,每月定期与党员群众见面,主动倾听党员群众对重大问题决策、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管理、个人利益诉求的反映,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吸纳社情民意的新平台。近年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220余条,全部得以答复和办理。
开展基层活动平台
各党员服务中心积极整合有效资源,建立了高标准会议室、图书室、电教室等活动场所。依托这些阵地,各中心根据重大活动和党员需要选定主题,组织辖区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等活动。今年以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组织各类活动30多场次,参加党员1200人次。
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辖区党员基本信息档案,根据党员的爱好特长、个人意愿,将其编入党员志愿者储备库,并设立公益岗位,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一支由98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治安巡逻、司法民调、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服务。 (通讯员 陈俊 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