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桐城市以加速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发展方向更加准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增长势头更加强劲,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主要指标同比较快增长、重点指标有所上升、部分指标横比靠前”的特点。全市2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8.3%,超序时进度5.9个百分点,单月增幅保持在48%以上,总量位居安庆市第一。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25%;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8家,同比增加15家;工业投资累计完成76.8亿元,同比增加40.7%;全市10强及明星企业累计实现工商税收20248.2万元,同比增长10.9%。
强化领导干部联系对接。桐城市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项目等责任制度,按照“一个重大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支服务队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着力解决好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重大工业项目的支持,及时做好协调汇报衔接工作,完善各种报批手续,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全部深入一线、深入园区、深入企业,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调度,扑下身子抓好落实,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强化新兴项目储备建设。桐城市按照国家产业投向和资金流向,超前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工作,主动出去,跑部进省,积极与中央、省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衔接。培育壮大优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发储备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近三年,桐城市实施创新项目86项,其中省级以上42项。通过这些项目实施,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5项,开发新产品54项,58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达21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强化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桐城市推动生产要素优先向能尽快形成现实生产能力的项目集中,特别是用好土地指标,加快用地报批进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兑现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强化动态管理,推进产业集聚。着重扶持中建材恒昌光电玻璃、盛运科技垃圾焚烧发电、丹凤全电子纱二号池窑、欧耐橡塑输送带等一批亿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在园区建设、人才战略、融资、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思维,尽力为企业发展、引进外资创造良好环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电子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增长速度达到44%以上,招商签约资金80多亿元,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38.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9万美元。(彭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