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着300余年深厚的桐城派文化底蕴的桐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禀赋。近年来,该市始终围绕“文化”这一品牌大做文章,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复、开发和利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全力打造新型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包装印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休闲娱乐、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信息服务等行业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达3000余个,资产总计80余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文化产业总产值80多亿元,增加值8.38亿元,占年度GDP的7.1%。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桐城市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立足地域产业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力推文化产业昂首登上经济振兴的舞台。充分利用“桐城派”的影响力和现存的文化元素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加快推进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孔城老街国际旅游度假区、玉雕文化产业园、投子山文化园、中国桐城文化论坛、荣康医院搬迁和宰相府重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包装印刷、佛光铜艺、玉雕等产业以及广告会展、文化创意、数字传媒等新兴文化业态;大力推进影视、荧幕品牌塑造工程;积极申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国家级印刷企业示范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以城市建设为依托,传承发展历史文化。桐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遵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坚持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历史遗存的形态、反映的文化神态和现代经营业态的“三态融合”,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整合、交相辉映,积极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城市特色和人文情怀。在东部和南部新城规划中,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之中,城市布局、城市景观在存续桐城文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桐城风格、桐城特色,实现了文化与城市的互融互动。在老城的规划整治中,注重将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重点整修以东大街、北大街、寺巷为代表的古街古巷,坚持修旧如旧;恢复重建六尺巷、宰相府、东作门等历史遗迹,使城市风貌更加完整,历史文脉更加清晰;抓好龙眠河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打造紫气东来景区和黄梅飘香景区,让老城在新时期焕发光彩。
以文化旅游为载体,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桐城市通过创新文化投入机制,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旅游服务体系,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撑产业。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成立了“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扶持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注重将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融合起来,坚持在修复传统旅游景点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一批有品位、可玩味的现代旅游景点。加快孔城老街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华东地区最长的百年老街,实现桐城由“龙眠河时代”向“孔城河时代”发展。该市引进北京中坤集团投资8.8亿元开发老街旅游度假区,由于年代久远,老街多数房屋已成为危房,在保持这些古建筑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危房修缮,修复了桐乡书院、李鸿章钱庄等古建筑群。作为景区配套工程,该项目目前已动工兴建10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以孔城十甲老街为核心、周边河道为辅助,在此打造国际级AAAA旅游景区和五星级旅游饭店。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处处人文资源正演化为人文景观,一条条古巷老街正演变为“明清闹市”,一个个桐城历史遗存正演绎为新时代的文化体验。
以品牌建设为支撑,打造桐城靓丽名片。桐城市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久的品牌,全面提升对外影响力。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以挖掘、演绎、转化、交流、整合等形式,深挖景区景点背后的深邃文化内涵,科学规划整合,不断开发出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桐城派’文化”、“黄梅戏”、“父子宰相”、 “六尺巷”、“嬉子湖湿地生态”等一批成熟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攀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桐城派博物馆”将成为与徽文化博物馆影响力相当的知名文化品牌。大量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剧目正在不断为桐城集聚名气,大型黄梅戏《胭脂湖》、《桐城六尺巷》先后在央视戏曲频道全剧播出,特别是《桐城六尺巷》还被评选入围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奖,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以群众需求为归宿,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桐城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将文化设施建设和文艺精品创作同步推进,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该市图书馆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蓬勃开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鼓励广大文艺爱好者自娱自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以“承继文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文都讲坛”已开讲6期,积极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之间交流搭建平台;一系列反映桐城文化旅游特色的电视纪录片、文献片、戏曲光盘、传说故事集等文化视听读物正在精心策划制作过程中。(彭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