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人民日报海外版:孔城老街观“甲”文化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孔城老街位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老镇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在此围墙筑“空城”,后人称“孔城”,隋唐时逐渐形成水镇的雏形。明清至民国时期,孔城作为连接巢湖与长江地区的重要水陆商埠,水路达芜湖、安庆、武汉,陆路通舒城、六安、庐江等县市,成为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物资集散中心镇之一。无论历史朝代如何更迭,孔城老街作为水乡古镇和商埠重镇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至民国时期,老街上有据可考的商铺就有278家。

  孔城老街全长2.2公里,分为十个甲,南北走向,整条街呈“S”形状,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一条横街,街面宽度4米左右,另有七巷十三弄,街、巷、弄都由长条麻石铺成。初步统计,孔城老街总面积17万平方米,临街商铺300间,是江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一条老街。

  商铺以甲为单位,呈现不同地区段不同商业主体特征。在古代,甲与甲之间有一道二层牌坊式石穿门栅栏,现在仍可看到甲与甲交界处的长条麻石是横过来砌铺的。

  孔城老街的甲首先是区域概念,即一个地域范围的意思,每甲相对独立,具备防御功能,夜晚栅门紧闭,互不通行,是一个独立的城堡;其次是功能概念,每甲有每甲的独特功能,这在全国老街中实属罕见,如一甲是传统手工艺,二甲是布匹、药材经营,三甲是书院文化、商贾大户,四甲是政治、经济中心,五甲是小吃、京货,六甲是米行、酒坊,七甲是柴市、猪集,八甲是鱼行、菜市,九甲是茶楼、货运(九甲东头就是码头,为挑夫通道),十甲是客栈、旅馆。如今,孔城老街的“甲”文化也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伍小兵 吴春富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