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农村,青壮年大多出外打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多是妇女和六七十岁的老者。他们不只体质弱,而且素质低,只会传统农业生产。而传统农业生产效益甚微,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常常会出现卖难情况,一年忙到头有时还要赔本。有人以种粮为例算了一笔账,除去国家补贴,一亩地只有几块钱的赚头,这样种田维持生存都有风险。面对农村如此现状,有人发出“十年后谁来种田”的疑问不是空穴来风。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明确实行土地流转政策,这为集聚一家一户承包的土地、实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可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也就势在必然。就我市而言,自2008年中央土地流转政策实行以来,种植千亩以上的大户逐年增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雏形正在形成。笔者以为,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应是农业先进科技的应用者、农业生产的投资者、农业经营的决策者、农业生产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承担者。不仅要懂技术,会经营;还要善管理,能创业。分析我市一些种植经营大户情况,他们大多由传统农民蜕变而来,迎击市场风浪,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带有先天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急需新的血液注入,需要有志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企业和企业家加盟。欣慰的是安庆已有这样的先例,如安徽新天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当地农村土地流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就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新天地农资公司是由桐城市供销社下属一家基层社改制后创建,最初主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2008年中央土地流转政策为这家涉农企业拓宽了发展思路,赢得了发展机遇。2008年底流转土地10580亩,进行优质米、绿色蔬菜生产、良种繁育和林业、养殖业综合开发。三年来,企业效益逐年增长;同时,在土地流转中农民收入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农民不只可获得转包的租金,还可从企业盈利中享受二次返利,为企业务工还能取得劳务报酬,比自己种田收益大得多,且没有风险。正因是双赢,现土地流转面积已增至32580亩。该企业从育种直到产品加工销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粮食生产上,由于机械耕作、科学种田,单位亩产比农民散种增加三成以上,加上成本下降,使生产风险降至最低,并有利可图。需要指出的是,该企业的效益主要来自于产品加工销售环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拓宽销路,提升产品价值,从而使土地产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该公司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在90%以上,投产优质米生产线,建成有27组智能烘干设备的循环式粮食烘干中心,日加工能力达800吨,并拥有2.2万吨标准化粮库。同时,还建成全市最大的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500多亩,成为当地“菜篮子”工程一大亮点,也成为该企业又一经济增长点。2011年7月4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该企业粮食生产基地时,肯定了该企业的做法。该企业的成功,不只是其熟悉农村,更重要的是了解市场。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像该企业这样,投资农业,土里淘金,就不愁无人种田,也就不会置疑发展现代农业同样大有作为。吴礼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