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版的“开心农场”相信很多人都玩过,然而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玩过的人恐怕寥寥无几。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桐城市新渡镇香山村,走进这座由当代新型农民打造的现实版“开心农场”。
虽正值乍暖还寒之时,但这片占地近2000亩的生态农业基地已是繁忙一片。麦田里,农民们正在给小麦施肥;鱼塘边,农家大嫂正给鱼儿投放食物;蔬菜大棚内,菜农忙着采摘新鲜的辣椒和菠菜,播种下一茬菜苗。
“左边是400亩的小麦和1000亩的水稻,那边树林是养鸡场,这边就是黑猪养殖厂了。”基地投资人龙启斌边介绍边告诉记者,多年前他心中就有一个梦想———经营自己的无公害农场,源源不断地将新鲜蔬菜、瓜果、肉食输送到城市的居民手中。而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
龙启斌说,为了让基地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去年他让基地100名传统劳作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民工培训”,解决了不少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公司在政策和科技两大“主心骨”的支撑下,目前产值已达1600万元。“温度、光照、肥料都讲究着呢,以前哪知道那么多。”正忙着给小麦施肥的农工严壮笑着说。
据桐城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桐城市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仅去年就向省农委争取了322.9万元的培训补贴资金,安排了9610人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培训内容含水稻、棉花、茶叶、蔬菜、渔业、生猪和蛋鸭养殖等六大行业;80%的学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已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养大户。
“近几年像龙启斌这样的大户不断涌现,而由新型农民打造的现实版‘开心农场’也将越来越多。”据悉,随着农业税的全免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桐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已达300多家,去年农产品加工值达8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787元,同比增长22.9%,已连续九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陈俊 徐基松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