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外媒看桐

安庆晚报:爸妈,我在家里挺好的(新春记者行

2015-02-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在桐城市实验中学“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却被留在家乡,独自承受着与年纪不相符的责任。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孤单,这40名孩子不仅拥有一个温暖的班集体,还有无微不至照看他们的“亲情爸爸”和“亲情妈妈”。

  沿着“和园”教学楼一层的走廊自西向东,“阳光小筑”、“亲情话吧”、图书、手工制作、棋艺、音乐、电子预览、电脑制作……五颜六色的温馨提示牌跃然眼前。置身楼中,看着楼前的花花草草,听着楼檐落下的滴答雨声,温馨而恬静。

  “这就是留守儿童之家了。孩子想爸爸妈妈了,可以到这里打电话、通视频,课余时间还可以在这里切磋棋艺、放声高歌。”校长陈宝平说,为了给这群农村特困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均衡发展,学校利用硬件设施开设了十多个文体活动室,全天候为孩子们开放。

  “大家说‘妖精’的成绩进步没?”“哈……进步了。”在陈宝平的带领下,记者寻着传来的阵阵笑声走进了“阳光小筑”心理室。父母长年在外,幼小的心灵独自面对所有的挫折、困难,这群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怎么样?记者试图靠近他们。

  “‘妖精’长大了准备干嘛?”“嘿嘿,我长大了不吃唐僧肉,要当科学家,为人类做贡献。”和记者聊天,外号叫“妖精”的姚靖同学毫不胆怯,他的风趣幽默逗得满屋人大笑不已。“以前不知道好好利用时间,到这里以后,虽然感觉压力大,但压力就是动力,我会很好地利用时间了。”对于自己的变化,年仅14岁的小姚靖回答的像个大人。

  “自从和大家住在一起,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自理能力也变强了。郑老师对我们特别好,平时带我们去澡堂洗澡、理发,还带我们参观六尺巷和科技馆呢。”对于在校生活,留守儿童李京也洋溢着一脸的幸福表情。“那平时想爸爸妈妈吗?”话音未落,小李京的眼眶湿润起来,“想……”

  “亲情妈妈”郑凤屏告诉记者,姚靖和李京和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平时在家都是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照顾,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不够,孩子出现心理不适情况时,他们就会通过多次谈心,疏导调节他们的心理情绪。

  “对于幼小的心灵,父母的爱是他们最渴望的。现在关爱他们一点,未来他们就成长一大步。”陈宝平说,为了让孩子们能享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学校还设立了多功能餐厅和集体宿舍;每天放学后,“亲情妈妈”郑凤屏老师和“亲情爸爸”张兴文老师都要给孩子辅导作业、指导生活自理、丰富课余活动。

  “这40名孩子不仅免收教材费、住宿费和校服费,还享有民生工程每年在校250天、每天4元的生活费补助。”同行的桐城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杨正一告诉记者,为积极探寻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去年桐城市教育局在实验中学建立了“桐城市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面向全市六年级毕业生,招收了40名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生,组成了留守儿童真情关爱班”,今年还将计划扩招。

  “目前我们已经招募了1400余名爱心志愿者,为这40余名留守儿童结对爱心妈妈。”据了解,桐城市共有留守儿童4.6万人,已建成的“留守儿童之家”184个,总投入达600多万元,剩下的60个将于今年全部建成。

  陈俊 徐基松 文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