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桐城市范岗镇黄成铭正在装潢杨安新村A区的家,新家是土地整治项目区村民安置房,黄成铭高兴的介绍,“自来水、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以后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目前,全村5300亩耕地已整体租赁给了三家企业,土地租金总收入达212万元。杨安村的老百姓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杨安村只是该市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一例。
近年来,桐城市按照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为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等做法,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该市已实施的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总建设规模4590.17公顷,规划新增耕地345.04公顷,总投资12496.98万元。其中,青草“尖刀嘴”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获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该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地整治项目区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整治计划,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对分散的自然村落进行改造、撤并,集中兴建农民新居。该市还采取政府贴息方式,向每个危房改造户发放贷款2万元,由市银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规模达到8000万元。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资金集聚效应。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的关键在于资金。该市将土地整理、村村通、水利建设、农田改造等各种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形成叠加效应。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集中向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倾斜,纳入项目区统一管理。对建设用地置换和增减挂钩新增地块,按每亩4.2万元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专项基金,用于拆旧地块的拆迁安置和复垦。从2007年至今,已提取建设用地置换专项基金8000万元,支付置换费用1.14亿元。为加大对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2010年,该市又成立了土地整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负责筹集土地整治资金,目前已向建设银行申请“金土地”专项整治贷款1.5亿元。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共同责任机制。为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该市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及时解决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还将土地整治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各镇、街道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每月督查并通报全市。(潘月琴、汪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