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王强说,对于拥有7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桐城来说,合肥经济圈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是“老大哥”。在规划图中,合肥经济圈这个“十”字形框架上,桐城刚好位于合肥的南面。桐城的加盟,能给合肥以及合肥经济圈带来什么新元素?
“桐城要做合肥市民的后花园”
“桐城能加入合肥经济圈这个大家庭,跟各个老大哥城市一起发展,我们都很振奋、很荣幸。”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王强在会中和会后,先后两次谦虚而兴奋地说。
他是安庆宿松人、目前又是桐城市的“一把手”,但推介起桐城优势,他却句句说到了合肥老百姓、合肥经济圈老百姓的心坎上。
“桐城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同合肥历史对比,刚好也弥补了合肥在清代民国期间、近代史上的空白。”王强侃侃而谈。
他介绍近代史上安徽省的省会定在安庆,桐城在近代史上掀起了以桐城派、曾国藩、严复等人为代表的一轮又一轮变革思潮。在此期间,这些思潮的迸发也在桐城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
“桐城的孔城老街就保留了当时保甲制留下的面貌,民国年间的很多手工业作坊,都是分行业而居。”王强介绍说,其中像铁匠业、篾匠业等作坊目前保留得仍旧较为完好。
除此之外,一大批在清朝年间建造的建筑也在桐城东、南、北三条大街上保存完好。针对这些历史遗迹,桐城正着手启动开发和保护。
“未来首先值得合肥老百姓期待的,就是把桐城当做自己的后花园来逛。”
王强说,在桐城旅游业开发中,还将文和园、文博园、六尺巷、宰相府等项目列入了启动项目之列。等到正在规划中的合肥至桐城轻轨开通,合肥市民只需半个小时,就能抵达桐城,全面感受一把“清朝文化主题游”。
“想创业的,不妨到桐城来转转”
“合肥的人才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多,那么,想创业的年轻人,不妨到桐城来转转,说不定这里就有适合你发展的机会。”
王强笑着说,桐城的民营经济发展历史较久远,在全省的47个全国知名品牌当中,有7个都是从桐城走出,桐城在历史上就有着崇尚发展民营企业的民风。
据介绍,当地政府在服务民营经济方面都有一整套的经验做法,桐城老百姓对民营经济绝大多数也抱着支持的态度。而同合肥相比,在桐城的创业成本和地价也相对低一些。
“当然,桐城的民营经济个体虽然多,但都不大,这也是桐城加入合肥经济圈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王强表示,桐城在合肥经济圈中力争打造的特色,除了旅游之外,就是民营经济的培育,接下来,桐城市也将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同国企、央企、高科技做好对接,支持民营企业上市等办法,把民营企业做成桐城的一个“标签”。
“差异化发展”,避免雷同竞争
5个城市组团发展,怎样才能实现整个团体的最优化配置、寻找最大化发展前途?
11月30日,王强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也表示,合肥经济圈这个“十字架”上的5个城市需要“差异化发展”。“要避免几个城市的产业雷同和恶性竞争。”王强介绍说,在桐城的产业当中,其中有为合肥进行配套的制造业,也有独家发展壮大的羽绒制造业。
同时王强还建议,可以通过费税一体化改革、建立合肥经济圈专项资金等方式,帮助5个城市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互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周文丽邵伟程姝雯余佼佼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