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村的养殖基地,一幅画图宛然呈现在眼前。一群鸭子嬉戏于水中,憨态而跃,欢快而语,尽情享受着春的温暖。
“今年市场行情非常好,每斤鸭蛋能卖到5.1元左右。”面对记者的刨根问底,有着多年蛋鸭养殖经验的吴孝鑫,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一只鸭子每年产蛋量在35-40斤,公司三个基地总共养了14万只呢。”
“今年准备将公司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建一个种鸭基地,再建一个整鸭深加工厂。”吴孝鑫告诉记者,蟠龙基地一年鸭蛋的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公司有三个养殖基地,其中一个基地返租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让他们自己搞养殖,公司负责鸭蛋和整鸭的回收销售工作,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都能见到公司生产的 产品。
“几枚小小的鸭蛋,一斤就能卖上5.1元,仅此一项,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600多万。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的拉动效应。”桐城市农委产业化科王凯科长告诉记者,像吴孝鑫这样的蛋鸭专业户全市共有800余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已成“遍地开花”之势。
在孔城镇1.1万亩的种植基地,一家牧业公司聘请的当地农民正在忙着春播。"在我们这里上班的农民,一年的收入也有2万多元。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公司和当地的农民都得到了实惠。去年仅购买农机补贴这一项,公司受益近60万元。"公司的负责人程总说,从小麦、水稻种植,到饲料厂、养猪厂、种猪厂、鱼塘养殖,公司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到了6000万元。
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首领先知。然而,在桐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王凯是把脉发展的一线人员。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桐城市紧抓承接产业转移契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和培育核心龙头企业。
“目前,桐城水禽羽绒产业已成为桐城市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王凯说,为提升市域内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桐城市重点打造的水禽羽绒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工业园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已经形成。截至目前,桐城市已有国家级的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55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已超过250家。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近5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7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达2080元。(徐基松陈俊)
“几枚小小的鸭蛋,一斤就能卖上5.1元,仅此一项,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600多万。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桐城市农业产业化始终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打造特色板块经济、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为抓手,优化整合农业资源,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王政 摄